第252章 大司农司(1 / 2)
像这种话,基本是可以忽略的,报价前的惯有说辞之一。
余耀之前已经盘算过了,看不懂却能收来,他的来价不可能高,“老板,刚照顾你一单生意,这算第二单了。”
女店主面带笑意,却不说话,只看着男子。
男子仿若咬了咬牙,“这位先生,不打谎,我是整三万收来的,你说出多少合适?”
一般来说,若是货主这么报价,“收货价”是要坚持一阵子的。古玩一行,来个一成两成的利,那是赔本赚吆喝。所以,报“收货价”,意思并不是就是开这口价儿。
但是,这次余耀却并没有像买瓷枕一样,回得那么高,而且也不顺着他的口风说话,很干脆:
“三千!我就吃个饺子而已。”
男子的脸色不太好看,不由看了一眼女店主,女店主也有些意外,这小伙儿虚虚实实的,越来越琢磨不透了。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不要说余耀还价三千,就是还价三块,两口子那也不能急。他俩是在琉璃厂开店的,这点儿规矩要都不懂,那就可以关门大吉了。
“您不是开玩笑吧?”男子又递上一支烟。
余耀摆手,点了点他,“要是没有这个‘农’字,其实还能多出一点儿,但这个字算是个败笔。我看着不舒服,估计懂行的都会有点儿介意。”
其实,余耀这算是棋行险着,这个“农”字,确实是关键,却是鉴定真品的关键。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这和有些货主处理有不易察觉的瑕疵的东西,是一个道理,买家看的时候,故意就指着瑕疵附近说“您可看准了”,而买家往往会就此忽略此处。
这件卵白釉小盘,的确可以划归到枢府瓷的大类。元代官窑,最出名的就是元青花和枢府瓷,但枢府瓷上,若没了标示性的印字,想要判定,那可就不是一般眼力能达到的了。
有了眼力基础,还得有足够的文物知识储备基础。比如这个男子的知识储备就不全。
枢府瓷在广义上,或者说卵白釉官窑,除了特供枢密院,有“枢府”二字的瓷器;除了特供皇家宫廷,有龙凤纹饰和其他字样的瓷器;其实,还有特供元朝其他中央机构的瓷器。
目前,已经发现过有“东卫”字样的官窑卵白釉,这也是特定官府用瓷,是供给“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的。
在这两个基础之上,还需要最后一锤——大胆合理的推断!
带有“农”字的官窑卵白釉,还没有被发现过,至少没有被公开提出过。这也是余耀敢拿着这个说事儿的原因之一。
不过,元代官窑制度,和明清官窑不一样,没有单独设立御窑厂,而是官方定制。同时,除了瓷都的窑口,除了卵白釉,还有龙泉窑等其他窑口,也发现过带有印字或者刻字的瓷器。比如“使司帅府公用”,就是使司都元帅府的定制瓷器。
结合元代的机构设置,余耀认为,这个小盘,应该是大司农司定制的官窑卵白釉!
大司农司的设立,比枢密院要晚,听名字大体就知道是干什么的,“凡农桑、水利、学校、饥荒之事,悉掌之”。
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本来并不重视农业生产,大司农司设立晚很正常,这个中央机构势弱也很正常。所以,少见定制的官窑,还是很正常。
这是一件大司农司定制的官窑卵白釉,也属于广义上的枢府瓷。
价值上没有具体可以参照的东西,但不论从工艺上,还是显著性上,都不如特供枢密院和皇家宫廷的官窑瓷器。只不过文物价值很高,毕竟之前没有公开亮相。
但文物价值和市场价值并不能划等号。
综合来看,这件小盘,百万左右,应该是没问题的,这是余耀的判断。
所以,男子一口报出“三万”的时候,已经注定是个漏儿了。
这件小盘和那件瓷枕不一样,存在卵白釉的特质容易认定的情况,所以这时候更不能买炸了,是以余耀还价就不会像瓷枕一样,而是直接往低了砸。
“刚才不是说了么?东西到底是个什么成色,咱们不谈了。现在您想要,那就只谈价儿。总得让我这个铺子支应下去。光说这房租,那就不是个小数儿,我们两口子做生意又实诚,就是赚个辛苦钱。”男子应道。
古玩行,只有眼力钱和黑心钱,没有辛苦钱。这又不是菜市场。
余耀此时也点了一支烟,“但你这三万也太高了,这东西我怎么也不能过万买吧?”
两人你来我往,且费了些工夫。这也是周一正好没什么顾客,而余耀确实也没什么事儿。
最后,还真就是一万块成交了。
余耀临走的时候,男子好似有点儿不甘心地追问了一句,“这位先生,这小盘,已经是您的了!一回生两回熟,我只当熟人闲来问一句,里面真没有什么门道么?”
“我说吃饺子,你偏不信。就因为这个盘子,我也得自己包顿饺子。能不能吃上饺子,全靠‘它’了!”这是余耀撂下的最后一句话。
它,既是小盘,也是大司农司。
余耀走后,男子看了看老婆,“嘿!这话怎么这么费琢磨?”
“搭来的东西吧?白赚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