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鸠首(1 / 2)

加入书签

余耀收起玉坠,恭敬道,“今天能遇上老先生这样的高人,真是三生有幸。”

“小伙子,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说不出你刚才对这位小胖哥儿说的话。”老者微微摆手,“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还得多谢老先生指点。老先生眼力惊人,要不然我守着玉坠,还不知是作者是谁。”

老者笑了,“你以为我能一下子就能看出来啊?董进兼工犀角,有落款的习惯,这荷叶上,他落款了!不过只有一个‘董’字,所以我才说像是董进的手艺。”

“啊?”余耀拿起持莲童子,又看了看背面的荷叶,却没发现任何刻字。

“你顺着主叶脉,跳着看,注意区分旁边的支叶脉。”

在老者的提点下,余耀这才发现,在荷叶主叶脉上,隐约间隔刻有三个字形:艹、千、里。

因为每个字的部分笔画,都是借助叶脉本身的纹理,同时三个字分别隔开,而且和相连的支叶脉一样粗细,若是不加提醒,极难发现。笔画和叶脉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原来如此!”

老者又道,“宋代的玉文化,开始向下渗透,受到文人的影响,玉雕工匠也开始留名留款。不过这一件是隐藏的暗款罢了。我有一件董进的黄玉卧羊,留的是‘千里草’的明款。”

“老先生是古玉收藏大家啊!”

“谈不上。”老者转而指了指展柜里的青铜敦,“你对这件战国青铜器也感兴趣?”

“陪朋友来看看。”余耀应道,“老先生这是想拍?”

“国内的拍卖会上难得有一件上三代的青铜器,先看看再说。”

此时,老者身旁的中年人轻声道,“老爷子,那件······”

老者点点头,转而对余耀说道,“这次拍卖会上,还有一件宋玉,小伙子你看了没有?”

“我还没看拍卖图录,刚来进来时也没看到。”

“一起去看看如何?”

“好啊!”

话音刚落,谢治豪扯了一下余耀,“这青铜敦······”

“我看完了,回头再说说,又不是马上拍。”余耀可算找到理由了,“遇上老先生是缘分,我跟着学习下。”

谢治豪无奈,“那你们先去看吧,我去看看明清瓷器。”

余耀嗯了一声,老者微微一笑,便一起先行离开,中年人跟在了后面。

谢治豪转而走向了瓷器展区,心里嘟囔着,这老者一看就是只进不出的藏家,眼力再高也没什么聊头儿。

余耀跟着老者来到了一处展柜前,老者点了点里面的玉器,“你看看可是宋玉?”

这是一件玉鸠鸟,和田玉质地,玉色青白偏白。长约十三四厘米,宽约五六厘米,高度将近十厘米,鸠鸟长嘴,圆眼,尾巴微微翘起,鸟爪收起,位于腹部两侧。

雕工非常细腻,连羽毛都刻画地很清楚,很多细节也表现得很写实,栩栩如生。

玉鸠鸟腹部下方还有一个圆洞。

因为这是一件玉鸠鸟杖首。

杖首,就是手杖的头,扶手部分。在这玉鸠鸟下方的圆洞里安上一根木棍,就是一柄完整的手杖了。

若说起手杖的扶手,可谓五花八门,各种质地、各种形式。鸠首,也就是把手杖扶手做成鸠鸟的形状,在古代,是一种尊老的传统造型。

这其中还有个传说,说是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曾被项羽军队追赶,受伤腿脚不便,狼狈躲在了树后的灌木丛中。追兵到此,正欲查找,恰好一只斑鸠落在树上,自在鸣叫。追兵便觉得既然斑鸠如此放松,此树附近便不可能藏人,就此离去。刘邦脱险后,对斑鸠很是感激;称帝后,规定了鸠鸟杖首的制式,供腿脚不便的老人使用。

这个传说并不可信,也就是当做谈资。不过,至少从汉代开始,推行鸠首杖尊老是真的。

汉明帝曾经祭祀寿星,并举行宴会,招待了一批古稀老人,同时每位参与宴会的老人,宴后都赐给了酒肉粮食,还有一柄手杖,就是鸠首造型。

手杖的鸠首,以铜质和木质多见,玉质的相对少见,因为贵。不说别的,玉石自古以来就不是便宜东西,鸠首可不是小件,光这么一块玉料的成本就不低,还得加上雕工。

这一件玉鸠首,不光玉质很好,而且雕工也属上乘。余耀细细体察了一番,灵动,雅致,这种风格,应该就是宋代的。

这时候余耀才去看标牌,也明白了老者刚才为何如此问他。

拍卖行断错代了!

这件玉鸠鸟杖首,起拍价六十万,而年份则标注为清代,虽然后面还加了个(仿宋),但终究是断错代了。清代的仿古玉雕,得其写实之形容易,但是宋玉的那种骨子里的收敛,暗含的风情,清代的工匠是仿不出来的。

“老先生,你只看了拍卖图录,就知道是宋代而非清代?”余耀顾不上去想拍卖行为什么断错代,先问了老者这一点。

眼力再高,只看图片就能断代,他觉得还是不太可能。没有立体化的展现,照片拍得再细也没用;而且图片还有色差和光差。

“你看看可是宋玉?”老者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重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