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二章 劫后余生(1 / 2)

加入书签

.,

转念一想,李荩忱觉得也对,崔世济现在肯定对宇文宪恨之入骨。

清河崔氏本来就单薄的家底基本上都被宇文宪给充公了,能不恨么?所以宇文宪为了防止他在背后搞事情,肯定要和拉着许善心一样把他也带上。

放在眼皮子底下最安全。

“没错,这位崔君本来是被宇文宪软禁的,昨夜撤退匆忙,他偷偷跑出来,没有人发现,这才没有被宇文宪抓走。”陈智深解释一句。

“那还真是劫后余生啊。”李荩忱笑道。

崔世济能够跑出来,应该也是因为他身上的利用价值几乎都已经被榨干了。清河郡和另外一个崔氏盘踞的博陵郡,作为东线战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今就在大汉兵锋之下,随着北周军队在白沟正面战场上的溃败,这些地方的侧翼也旋即暴露出来,自然也不足以再作为防守的依凭,与其等着哪一天崔氏和当初的闻喜裴氏一样把北周卖了一个底朝天,还不如先主动把兵马从这些地方撤回来。

反正清河崔氏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家底了,崔世济就算是跑掉了也没有什么关系,他在宇文宪的心中应该和一个废人应该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让礼部负责好好接待一下这位崔氏家主。”李荩忱吩咐一声。

陈智深急忙颔首,李荩忱的态度显然也说明他对这位崔世济并没有什么兴趣。或许清河崔氏还能够在稳定冀州的过程中做出点贡献,不过就目前来看所能做的贡献也就是那个样,能够做出相同贡献的人并不只有清河崔氏,现在李荩忱身边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希望能够在大汉重新获得立足之地的世家们。

这些世家,于李荩忱来说,自然都是应该直接扫入垃圾堆中的东西,三百年乱世,和这些世家之间的争权夺利、相互攻讦实际上也有脱不开的关系,只不过在五胡乱华这样的大背景下,世家们之间的相互掣肘对动荡的时局影响并没有那么明显罢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南北朝时期有很多次原本可以完成的南北统一,结果就是因为世家们相互扯后腿,才导致你完成不了,我也完成不了,一拖再拖,直到现在世家逐渐势弱,才被李荩忱抓住机会,一举颠覆整个时代。

现在的大汉想要稳定地方民政,到底还是离不开世家,一来是因为世家有着大量现成的人才能够被朝廷使用,二来也是因为很多世家盘踞本地,也已经培养成了根深蒂固的势力,对周围的百姓有着足够的影响力,曾经在会稽、吴郡等地作乱的那些东南士族便是如此,他们登高一呼,还是会有很多人响应的,想要消除世家的影响,一切还需要慢慢来。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世家就有恃无恐,恰恰相反,现在的他们渴望能够再发挥出来一点儿作用,随着各个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逐渐步入社会,世家就将注定灰飞烟灭。

对此,世家无法抗拒,只能顺从。

李荩忱并不着急接见崔世济,因为他很清楚,崔世济会自己找上门来的。

一名斥候此时也赶来,送回前线的战报。

汉军轻骑向北追出十余里,遭遇了敌人断后的骑兵,对方数量同样在千人以上,汉军轻骑之前接到的命令就是遇到敌人强力的阻击之后就不再缠斗,因此在短暂交锋之后徐徐后退。周人骑兵显然也没有恋战之心,见汉人走了,转身就快速北上,不见了踪影。

“也就是说,宇文宪此时应该已经快要到邺城了。”李荩忱沉声说道,“淇水和清水那边有没有战报传来。”

“启禀陛下,东路各军已经攻破清河,正向北推进,准备进攻渤海郡,有白袍事先和渤海郡外大小坞堡村寨联络,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准备归从大汉,因此渤海郡一座空城,已经不足为虑。”张须陀急忙说道,“另外淇水那边的战报还没有送来,臣已经派人去催了,宇文宪已经率军撤退,淇水那边宇文通必然不会恋战,撤退是必然的。”

李荩忱抬头向前看。

茫茫原野一路向北展开。

过了白沟之后就是邺城,这一场漫漫征途的终点,已经近在眼前。

“让各军休整三日,轮流换防。”李荩忱径直说道,“另外派出斥候,向北探查,朕倒要看看接下来宇文宪还打算怎么办。”

————————-

世事纷乱,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且不说已经率军向北撤退的宇文宪,就是在这陷入喜悦和欢呼之中的汉军大营,也有人愁眉苦脸。

这就是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崔世济。

劫后余生的感觉,一开始是很不错的,但是在感受到大汉这边对他的冷遇之后,崔世济自然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清河崔氏虽然已经早就不是当年北方数一数二的大世家,但是在这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时代,依旧是冀州数得上的世家,当初也是和河东的闻喜裴氏并列的存在——当然这种并列更多的是崔世济的幻想,实际上在很多人的眼中,清河崔氏早就沦为了闻喜裴氏的附庸。

不过就算是附庸,那也是有实力在的好吧。

结果现在接待崔世济的,竟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礼部功曹,大汉的六部制度,崔世济也是知道的,礼部尚书之下还有左右侍郎呢,自己这个身份竟然都不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