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四章 振兴两淮(1 / 2)

加入书签

() 南北长期的对峙,受到摧残最厉害的就是淮南和淮北。

在此之前,大汉已经开始恢复淮南的耕作,这些年也算破有成就,不管怎么说,两淮这块地得益于淮水密集的河流网络,绝对算得上适合耕种,再加上贯穿其中的河网能够有效的提高运输效率,所以对现在的大汉来说很重要。

只要两淮的人口数量能够上去,这里一样可以成为大汉的粮仓。

有了淮南成功开垦的例子放在前面,农部在淮北的开垦政策也不再盲目谨慎。再加上李荩忱也着意于能够通过恢复两淮来为大汉复苏全国各地经济做一个榜样,因此现在两淮虽然已经完全变成了大汉的内地,两淮巡抚也并没有撤销,反而继续由戴才担任,个中关键,可见一斑。

要知道,戴才和徐德言作为陛下的两个老部下,也是大汉出了名的巡抚“专业户”,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大汉要全力保障的地方,无论是发展还是不发展,都要万无一失。大汉北伐之前,戴才就北上担任两淮巡抚,在南北交通转运上立下了赫赫功劳,现在李荩忱继续让他担任两淮巡抚,自然也是期望戴才能够把两淮打造成大汉的粮仓和南北交通往来的要冲之地。

鲍兴之前显然已经做足了功课,说来也有些倒霉,这些事都是农部在新年之前加班加点制定出来的计划。

因为事关重大,所以需要尽快禀报陛下以推行。

而现在秘书监都在轮休,按理说这应该是农部官员并农部派驻秘书监的吏员一起禀报的事情,现在落到了鲍兴的肩膀上。

鲍兴顿时明白,当时制定轮值时间表的时候,当下属们发现自己这个上官竟然主动挑走了最前面几天,为什么一个个都面带笑容,敢情他们都知道过年后几天其实是最忙的,忙,不在于事情有多少,而在于总共就你一个人,就算是事情不多,摞在一个人的肩膀上也就很多了。

不过后悔也没有后悔药卖了。

“陛下,农部和两淮巡抚关于淮北开垦,共议定三条。第一,在整个南方范围内劝导移民,鼓励曾经的乔迁郡府百姓北上,朝廷可以给予两倍甚至更多的土地,同时还能缓解现在江南人多地少的问题。”鲍兴径直说道。

李荩忱颔首,江南作为大汉最繁华富足的地方,从南陈到大汉,已经有好几代人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动荡兵灾,元气恢复的差不多,尤其是大汉取缔世家之后,不少原本归于世家的百姓得以获得自由身,奴仆等等都开始走出深宅大院进行耕作,让江南的人口快速增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造成了耕地紧张,毕竟江南多丘陵,真正能够开垦的土地并没有那么多。

这也是为什么朝廷的移民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响应。

对于这些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一下子从朝廷那里获得的耕地或者山林也并不算多,如果能够向南或者向北迁移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显然不是什么坏事。

尤其是一些祖上来自于北方的百姓,自然不介意向北迁移。

这也是现在大汉在淮南的开垦能够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

能有更广阔的空间摆在面前,没有人愿意和别人挤在一起。

当然这也得益于乱世之中,安土重迁的思想并没有那么重,和平时代,百姓祖祖辈辈都生活于此,自然远没有乱世之中的百姓那样更能够接受迁徙。不过如果真的有需要的话,李荩忱也不介意用强,历史上明朝发山西之民填山东,或者清朝填四川,又有谁问过每个百姓愿不愿意?

为了天下社稷的稳定,就必须要有一部分人做出牺牲,更何况朝廷又不是要你的命,所以你根本没得选。李荩忱现在还争取以优待政策鼓励更多人迁移,已经算很客气得了。百姓们不吃敬酒,那就只能吃罚酒。

因此对能不能凑出来那么多人开垦,李荩忱并不担心。

鲍兴紧接着说道:“第二点,便是两淮巡抚认为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对整个两淮进行全面开垦。废除壁垒、疏浚河道、修缮道路,让百姓能够抵达两淮的各个角落进行开垦。”

“这是自然。”李荩忱笑道。

大汉之前对淮南的开垦并不彻底,集中在靠近大江的南侧,靠近淮水的北侧依旧实施军事化管理,虽然也有屯垦,但是局限于军队,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办法在诸如钟离等淮南要塞周围进行屯垦的,淮南开放的屯垦区域向北不越过梁郡。

现在淮南和淮北都已经变成了大汉的腹地,废除掉之前为了战争而建设的森严壁垒、拔除鹿砦等防御设施并且填平同样为了防御而挖掘的沟壑等等,自然也是必须的。

让两淮从战争前线彻底变成百姓安居乐业的沃土,是当务之急。

李荩忱有心把两淮建设成南北往来、人员流动和货物集散的要冲,因此道路、河道等等的修缮和疏浚也是必然的。在此之前,为了能够加快向北转运粮食,朝廷已经对两淮不少故意被堵住或者年久失修已经干涸的河道进行疏浚,现在只需要进一步彻底疏通河道的支流并且建立起来完善的管理机制,就可以对民众开放了。

在此之前,考虑到战争的急迫性,疏浚的河道实际上只用于战争物资的转运,现在双方还处于休战状态,这些河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