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缛节(1 / 2)
() 大汉在南中和岭南等地的采石场、矿场之类的,需要的可不是老弱病残,而是更加珍贵的青壮年劳力,别说青壮年了,就是个能抡得动锤头的中年甚至上了年纪还能走动路的都可以,因此把死囚改为流放显然要直接把死囚家里的老弱病残们一窝端来的合适。
不然的话,就算是李荩忱再怎么想要让律法制度快速发展,也不能不解决眼前的问题。
不过李荩忱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是真的对这个时代好还是坏,步子如果迈大了,同样会扯淡儿。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守旧势力的反扑,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不管对还是错,这一步,李荩忱还是想要走下去。
大汉的稳定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
李荩忱想要搏一搏。
现在自己有着绝对的威望,对于朝堂内外也有足够的掌控权,所以就算是真的翻车了,也不至于直接被那些想要反对自己的人生吞活剥了。
李荩忱是大汉的灵魂,这一点毋庸置疑。
世界可以离开任何一个人继续运转,但是现在的大汉没有了李荩忱就真的会分崩离析,这是大多数人都不想看到的,因此就算是李荩忱所做的什么事情有可能惹来他们的不满,他们也会忍耐,和李荩忱闹翻了对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大汉现在和北周已经处于势不两立的阶段,而且全国上下摩拳擦掌,就等着把北方的北周给一口吃掉,各个阶层都渴望着从中获得功勋,文臣武将渴望建功立业,商贾渴望拓展自己的商贸网络,工匠和农民自然也渴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卖到北方,这样就有了更多的需求不说,而且北方作为一片“荒漠”,对于各种商品的需求肯定多,所以大家都有发财的机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汉的商业和工业已经紧密联合在一起,并且形成了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现在整个大汉上下都期待着能够从北方的开发上获利,所以大汉一统天下已经不再是某个阶层甚至某几个人的需求了,而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资金、文化乃至于民心的共同需求。
能够带着大汉最终走到这一步的,就只有李荩忱,换作任何一个人,大家可能都没有那么十足的信心。
因此凭借着众人的信心,李荩忱也有底气做些什么。
比如推动法律逐渐取代道德成为约束人们的规矩。
元乐尚和陈宣华虽然还不能参悟透李荩忱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她们也大概能够猜测到,陛下十有**又要搞事情。
不过搞事情就搞事情吧,谁让他是自家的夫君,是自家的天呢?更何况他搞得事情,从目前来看倒也没有什么坏事,保不齐又能够给后宫的姊妹们找点儿事情做。
现在药房、医院等等都开始步入正轨,大家反倒是清闲了下来,毕竟谁都不敢真的让这些后宫妃嫔们忙前忙后,甚至她们每天都去上班,也闹得大家有些紧张,这哪里是上班,简直就是来坐镇的,谁喜欢自家大老板天天就在身边晃悠?
所以现在陈宣华和元乐尚她们也只能绕着李荩忱晃悠。
固然天塌下来,有陛下顶着,但后宫姊妹们已经和陛下休戚相关,能帮陛下分忧,何乐而不为?
————————————
李荩忱当然不知道陈宣华她们的心思,知道了应该会很感动。
至少自己投入的真情实感没有打水漂。
最是无情帝王家,至少现在自家还不是那么无情,固然也有矛盾、有争执,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展到水火不容并且牵扯后宫妃嫔们大部分精力的地步。
李荩忱不希望看到后宫妃嫔们每日只知道争风吃醋,更不希望看到用内府的真金白银豢养出来一群好吃懒做、只知道内耗的人。
鲍兴已经整理好了更多的奏章,见到李荩忱来了之后,急忙躬身行礼,正好尉迟贞也抱着内府的几份奏章过来,奏章堆叠在一起,让李荩忱下意识的揉了揉太阳穴。
真的是让人看着就头大。
自己的奏章其实已经不算多了,因为自己也已经不止一次要求奏章要言简意赅,尽可能的去掉一些繁文缛节,并且还要求奏章的起草人根据事情的紧急与否对奏章先行划分级别,加急的奏章里又以红头为先,不然的话李荩忱有可能先看了不重要的奏章,反而把一些关键的遗漏掉了。
陛下样样都好,就是在批阅奏章上一向比较懒惰,这是朝堂上众所周知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当然也不能要求陛下十全十美,在几次提醒发现都没有什么效果之后,朝中大臣们自然也就算默认了陛下这种对奏章再次进行分级别的行为。
虽然违反了从秦汉一直传承下来的皇帝事必躬亲的礼法,但是至少能够保证一些关键的奏章不会因为陛下的偷懒而被忽略。
李荩忱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固然是自己更容易偷懒的,而次要的目的便是鼓励大汉建立起来完善的公文体系。
别看公文不过两个字,这背后代表的可是大汉政府各层之间的消息流通,若是能够提高消息流通的效率,保证关键信息能够快速上报,那么大汉各层处理事务的能力自然也就会随之提升。
古人于道德礼法看的重,做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