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五章 凿空河东(1 / 2)
() 看着裴世清甚至连不满的情绪都不敢流露出来,王隆不由得笑了笑,转身离开。
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河东之主已经不是北周了,而是大汉。
你们闻喜裴氏虽然强大,但是很不幸,你们跑的没有我王隆快。
或者说你们没有我王隆命好。
要不是在风陵渡直接对上了汉军,恐怕我王隆现在也还在河北郡城中瑟瑟发抖,不知道前路如何呢。
当真是老天保佑啊,竟然会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
以大汉对世家的态度,河东世家应该是要灰飞烟灭了,大汉肯定不会允许会有这么一个强大的世家团体就盘踞在天子脚下,但是世家灰飞烟灭,灰飞烟灭掉的只是世家赖以上进的制度罢了,比如九品中正制。但是世家的家传文教并不会烟消云散,甚至每个家族所能保留下来的财富和田产之类的也各不相同。
这一切自然就取决于向大汉表忠心的快慢,来早了什么都有,来晚了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李荩忱没有必要,也不会一视同仁。让一部分河东世家能够拿到好处,而让一部分一直犹豫的世家消失掉,本来就是让整个河东长久安定的最好办法,因为这样一来李荩忱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甚至还有收获,并且换来了一部分世家的忠心耿耿,二来也很大的激化了河东世家内部的矛盾,一部分世家苟延残喘,另外一部分世家却消失,但是人终究是不会消失的,所以他们之间的敌视和对抗会继续,这样任何一个世家都不可能再做大。
世家被削弱甚至直接消散,才是整个社会真正摆脱封建奴隶的残影、大步向前进的根本所在。从唐到宋再到明清,皆是如此。
王隆作为走在最前面的人,当然是很清楚这个道理的,不过他也很高兴成为李荩忱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
不管之后时代会发展到哪一步,每个家族、每个人又会迎接怎样的挑战,至少现在,太原王氏不会灰飞烟灭,甚至还会在整个变革之中拿到最大的好处,比闻喜裴氏拿到的要大得多的好处。
这就足够了。
王隆是个知足的人。
而此时蒲州府衙之中,杨素正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裴世清。
杨素倒是没有见过裴世清,不过对他来说,谁来都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把裴家的竹杠送过来让他狠狠的敲一下罢了。
河东战事现在的进展实际上远远不能称之为顺利,倒不是因为韩果和常善这两个人有多么难对付,实际上这两个将领多年来都几乎没有独自领兵的经验,只能算是偏将,让他们带一路偏师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指望他们真的能够掌控好各自的队伍然后对汉军形成夹击,就算是杨素能信,恐怕宇文宪自己都不敢这么送人头。
所以现在北周军队面对咄咄逼人的汉军,实际上是采取守势的,他们在等待从邺城和晋阳来的援兵,准确说应该是晋阳的援兵,邺城那边,宇文宪估计还是不敢轻举妄动,李荩忱可是在大河南岸紧紧盯着的,只要宇文宪敢支援河东,李荩忱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会率军渡河、强袭邺城。
毕竟邺城失守,北方战事也就差不多到头了,大汉的经济雪崩那也已经没有任何关系,慢慢恢复便是。
只是北周军队并不知道,看上去随时都要杀过来的汉军,也有自己难念的经,钱粮就像是一条锁链锁着汉军的步伐,让杨素现在真的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河东世家终于主动开始送竹杠了,杨素当然要狠狠的敲下去。
裴世清清了清嗓子,准备为裴氏争取些什么。
杨素笑了笑,伸手按了按:“贤侄且先听某一言。”
裴世清的心里咯噔一声,我可不想听你说什么。大汉杨长史是什么人物,心狠手辣、口蜜腹剑之人,就算是身在闻喜家中也已经有所耳闻,让你开口,我哪里还有回旋的余地?
就当裴世清拱了拱手想抢先说什么,杨素重重咳嗽一声,在旁边翻阅战报的黄玩、研究舆图的韦圆成等人,几乎同时起身,把目光落在裴世清的身上,他们的手轻轻敲着剑柄,大有几分你小子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意思在。
裴世清到底还是世家公子出身,这场面顶多也就是茶余饭后听父辈们吹牛的时候听过,见是肯定没见过的,顿时衣衫背后已然被冷汗浸湿。
李询拾阶而上,步入蒲州府衙,他刚刚从码头过来,安排好后续兵马过河的事情,本来这不需要他这个主帅亲自去做的,不过手下的将领们多数都年轻没有经验,李询不放心,还是去看看。
至于府衙这边,他很放心。
要是杨素都敲不动的竹杠,那他在也没用,对这位长史的斤两,他也算心知肚明。
李询看到了失魂落魄走出来的裴世清,心中了然。
到底还是太嫩了。
闻喜裴氏这一次怕是要大出血了。
李询想到了当初汉军入关中的时候,并没有把关陇世家怎么样,只是进行了限制和制衡,而现在分明是要把河东世家给掏空的样子,让他只能在心里替裴矩默哀。
时候不同了,大汉所需要摆出的姿态自然也就不同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