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二章 几成把握(1 / 2)

加入书签

李荩忱微微颔首,这实际上也是他的底线了,而且与其说这是划定双方之后的分界线,倒不如说是划定停战线。更何况现在也只是一个口头约定罢了,真正要不要遵守还得看双方的默契以及实力差距,要是实力差距太大了,自然大家也都不吝惜于撕破脸皮。

“羽林骑到哪里了?”

“现在第一批人已经入了关中,另外一批也在转道汉中,应该很快,”陈禹沉声说道,“趁着现在杨坚忙着布置对潼关的防线,我们的时间还算充足。”

“等到杨坚把注意转移到武关的时候,我们就要小心行事了。”李荩忱斟酌说道,暗杀和策反这种事,讲究的不是有多少人,而在于能不能保密,在这上面,李荩忱还真的不得不承认,陈叔陵的确应该算的上半个行家,在江陵和陈叔陵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李荩忱受益良多。

“可是陛下,”陈禹不无担忧的说道,“按照大汉现在的国策,我们似乎很难帮助宇文赟稳住后面的局面,一旦杨坚以及其随从反扑的话,我们应该如何决断?”

帮助宇文赟是大汉在之前快速解决关中的国策基础上制定的策略,为的就是能够起到里应外合的效果。而现在大汉既然放慢了进攻的脚步,只是以南阳作为新一年的目标,那么关中乱起来,看上去和大汉也就没有太大的关系。

尤其是现在李荩忱了解了淮南的情况之后,心里更清楚大汉的其余地方又都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整顿内政,让这一盘散沙成为一个整体,才是李荩忱的当务之急,相比之下关中反倒是远在天边的了。

现在李荩忱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南朝这么长时间来会顿步难以打开局面,光是国内的混乱就已经足够朝廷焦头烂额的了,尤其是各个世家之间的利益纠葛和争执,就像是一张暗藏在水下的网,不易察觉又坚韧无比,朝廷就像是那条鱼,落入网中无论如何也都挣脱不了。

后来的侯景之乱虽然把这个网剪破了一个大口子,但是已经折腾得筋疲力尽的南陈这条“鱼”也没有力量和胆气冲出去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张网再一次被织补。

现在的李荩忱无疑有足够的力量,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张网最终化为己用,带着它去捕捉其余的鱼。现在李荩忱连网还没有完全掌控好,自然也就顾不上捕鱼。

但是不管怎么说,敌人自乱阵脚对于大汉来说绝非坏事,至少可以争取到足够的缓冲时间,更重要的是中心乱了,其边缘地区自然而然就会放松警惕,乃至于人心思变。

李荩忱摆了摆手:“我们所需要的又不仅仅是长安。长安一旦乱起来,我们在武关和斜谷等方向上都会有可乘之机。只要能够趁乱拿下这几座关隘,长安是谁的已经不重要的,都必然是朕的囊中之物。”

顿了一下,李荩忱摊手道:“不过也因此,你们白袍和羽林骑的主要目标已经不是如何让宇文赟取代杨坚执掌周人的朝廷,而是如何在掀起动乱之后趁此机会潜伏下来,为以后出兵关中做准备。”

现在大汉对关中鞭长莫及

“诺!”陈禹急忙答应。

“刺杀杨坚、扶持宇文赟,有几成把握?”李荩忱又问道。

这件事是他一手主持的,派出去的也都是白袍和羽林骑的绝对精锐,李荩忱自然也不希望自己手中赖以维系统治的底牌之一就这样消耗在这样的斗争之中,这也是为什么他现在把能够全身而退转过来当做对于羽林骑和白袍的基本要求。

陈禹深深吸了一口气,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也曾经讨论和推敲了很多次:“事成之后全身而退,有两成。折损过半但可事成,有四成,折损过半而事不成,有六成,全军覆没但能使敌自乱阵脚,有八成以上。”

这已经比李荩忱预料之中的要高了。

“记住,若是动不了杨坚,尽可能的斩其爪牙。”李荩忱沉声说道。

杨坚之所以能够从半个赘婿一步步走到今天,除了和他能够拉扯姻亲关系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手下的这些官员各司其职,能够维持一个体系的运转。或许这其中的文臣和武将在才能上逗比不得杨素的一枝独秀,但是他们能够分工明确,完成一个王朝的运转,这就是李荩忱佩服的地方。

或许他们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机会并不多,但是也正是他们的携手努力,结束了一个持续三百年的乱世,开启了华夏历史上又一个盛世时期。

李荩忱不得不承认,在统筹兼顾上,杨坚的确是很有能力的,若是换做别人,真的不一定甚至很有可能难以达到杨坚的这个能力水平。

现在李荩忱正在尝试着去构建的就是这么一个体系,并且尽力去维持这个体系之中的平衡。

之前李荩忱已经聚拢了足够的力量,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构筑一个结实的框架,把这些力量填充进去。无论是之前在朝堂上形成的制衡还是现在李荩忱准备还是推行的外儒内法以及提高教育水平等等政策,实际上都是在加固这个框架罢了。

当然了这本来就不是一个比较谁更出色的世界,而是在比较谁不会那么烂。毕竟华夏百姓一向是逆来顺受的性格,除非到家破人亡、深仇似海,否则很少会出现官逼民反的事情,尤其是忠君爱国的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