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救危亡英雄初建功 第一百十章 岳飞心中意(1 / 2)

加入书签

却说岳飞这一番话,说得宗泽目瞪口呆,半晌不得出声。良久之后才缓缓说道:“焉有不肯封疆拓土之帝王哉?”</br>岳飞心中暗想,还真说对了,我们的完颜构确实就是这样一个皇帝,除了对金人屈膝求和,任用奸臣外,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可以说是一无建树。南宋时期,名将统帅众多,但投敌叛国者甚众,而这个时候赵构仍然坐守临安,每日里风花雪月,乐不思蜀,以至于后世流传的那首千古名句《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br>赵构的这些种种作为,致使整个南宋朝廷虽拥良将,然政事不休,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度日,是以贯穿整个南宋,盗匪并起,金人肆虐,当他退位给宋孝宗之时,只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江南大地。</br>这些年岳飞在军中行事,自然是尽心竭力,但于无人之时,他总是在想着该当如何从根子上去南宋沉疴,救万民于水火。但思来想去,却唯有将赵构换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曾经他也想过,自己若是占据一隅,揭竿而起,效仿当年朱元璋,将天地大换一遍,该当如何?但很快他自己便否决了这个想法。</br>原因其实很简单,便是元末的国情与此时南宋完全不同,当时元朝统治者本就是外族,对待汉人更是视如猪狗,百姓早已民不聊生,此时朱重八振臂一呼,光复汉人天下,自然从者甚众。而如今天下本就是汉人的,自己该以何理由起兵,又该以何理由说服众人?</br>再加之这些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看得很清楚,南宋朝中并非全是无能之辈,相反,忠臣良将常在,而如刘光世等人,或许对金人作战不利,但剿寇却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且从他自己来说,也觉得远没有达到岳武穆那般用兵如神的地步,只怕揭竿一起,迎来的便是各路名将的齐声招讨,到时兵单力孤,一败涂地几乎是必然的结局。</br>除此之外,其实岳飞还有着一道内心的执念,那便是他本是岳家后人,既然来到这世间,便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毁了岳武穆的一生清名,而是要重走岳武穆当年艰难之路,完成其不可能完成的宏愿,这样方才对得起他岳家后人那份骨子里的荣誉感。</br>而除此之外,便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效仿当年的曹操一般,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此举似乎也不甚完美,一方面会留给后人以诟病的机会,另一方面自己还远没有到当年曹操那般位高权重的高度,等到自己也位高权重之时,便离杀身之祸不远矣。因此,他左思右想,决定在这个策略上稍作更改,换成扶天子以令诸侯。而扶谁呢?自然不可能是一代昏君完颜构,且不说他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便是扶起了,天下也依然要被其霍霍掉。而此时元懿太子赵敷才刚刚出生,又养在深宫,自己根本没有机会接触,那便只留下了一个机会,就是如今还未出生的宋孝宗赵昚。</br>于是他便将目光放到这位被史家称为“南渡诸帝之称首”的皇帝身上,赵昚即位后便为岳飞平反,又重用贤臣,一度将南宋经营得有声有色,只可惜经高宗一朝,南宋已经彻底被玩坏,以至于当年的老将渐退,后续却再难有良将出现,使其虽有收复中原之心,却是难以实现,最终郁郁退位。</br>而这样的皇帝,正是岳飞想要辅佐的明君,按照时间,今冬便是赵昚出生之时,到时自己定要为其埋下一粒种子,待得生根发芽后,必可君臣合力,驱逐金人,还我河山。</br>这些想法,当然只是岳飞的一厢情愿,还远未到实施之时,而如今面对的困局,他着实无解。他在大名府时便已经知道张所将要被贬,而全盘执掌大名府的便是宋代第一位降敌的宰相——杜充。自己在收到张所被贬讯息后,一度想要起兵返回大名府,刺杜充于堂中,这样也可以使黄河沿岸百姓免受其害。但这样做了,其实于天下事无补,只会让自己自此流落江湖,再无出头之日,故而他还是放弃了这番想法,来投宗泽。</br>此时宗泽问询自己,他其实很难回答,总不能说自己知道历史进程,更对赵构极为了解吧?这样的话说出来,只怕会被宗泽认为自己是个疯子,全是脑中臆想。于是苦思半天后才说道:“学生当时在大名府见到圣上时,曾经仔细看过其面相,虽然圣上相貌堂堂,但其眼眉稍垂,印堂狭窄,嘴小不拢,目光游离。此乃不吉之相,为人必定胆小懦弱且目光短浅,为人刻薄、生性多疑却又并无主见,故而终其一生都是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因此学生断定,圣上定不会让恩师将联络两河以抗金军之策完全实施,待到恩师将大军聚集,圣上受黄、汪二贼谗言,必定对恩师生疑,到时只怕功亏一篑,徒自辛劳而已。至于开疆拓土,不是学生妄言,以圣上这般不思进取之人,何来如此雄心?所为不过偏安一隅罢了。”</br>宗泽听完这番话,赅得魂不附体,在这个中央集权极为强大的宋朝,何人敢质疑皇帝的权威,更遑论做出如此极端的评价。而岳飞所说的话,他更是想都未曾想过,虽然他知道岳飞并不将忠君一事放在心上,只是心牵天下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