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军管(1 / 2)
《旧唐书》里经常提及临淄,主要是因为,临淄王李隆基发动军事政变,杀了他的亲姑母太平公主,登上了帝位。
李隆基当了几年太上皇,在凄凉郁闷中驾崩后,被儿子唐肃宗送上庙号:玄宗。
到了清朝时期,为了避讳康麻子的名讳——玄烨,遂称李隆基为唐明皇。
从母乙的藏身所在——金山,到临淄县城,大约六十余里的路程。
已经完成骡马化的近卫军和党项骑兵,行军的速度自然快得惊人,路上短暂休息了三次后,只用了两个多时辰,便赶到了临淄县城。
骑在“血杀”背上的李中易,命人把李勇叫到身前,嘱咐他:“临淄县城很小,只有两座门,你亲自带人严密把守好这两座城门。你听清楚了,没有我的手令,连只苍蝇都不许放出城,明白么?”
早前,李勇见李中易居然带着一万多名将士赶赴临淄,他马上意识到,临淄县城那边要出大事。
现在,李中易竟然下了死命令,让李勇务必看住临淄县城的出口,这意味着什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爷,您就放心吧,小的把儿郎们散开到临淄县城四周十里开外,若是走脱一人,您就拧下小人的脑袋。”李勇重重的捶胸行礼,坚定而不飘忽的眼神,散发出令人放心的沉稳。
“向明,你听好了。你有今日的地位,不是我赏给你的,是你自己真刀真枪的拼杀,拿命挣来的,也是你应该得的,懂么?”李中易眼神柔和的望着李勇,厉声喝道,“以后再看见你奴颜婢膝的鬼样子,当心屁股开花。”
“爷……”李勇噙着热泪,忽然匍匐于地上,重重的叩了三个响头。
李勇起身的时候,实在忍不住放声大哭:“还是爷了解我的难处哇……”
“你虽然以前姓颇超,但是,你现在跟我姓了。只要你心里没鬼,怕个甚么?”李中易板着脸训斥李勇,“多大岁数了?哭个卵蛋,还不滚去把脸洗干净喽。”
说来也很奇怪,李勇挨了骂,却欢天喜地的走了。
李中易拨动缰绳,无意间却瞧见楚雄若有所思的神态,便笑着问他:“怎么,你也喜欢挨骂?”
楚雄摸了摸脑袋,扭扭捏捏的说:“末将愚钝,只要经常挨您的骂或是被您踢屁股的将军,不仅不生怨恨,反而引以为荣,大肆向外炫耀。”
李中易心里多少有些得意,不禁哈哈一笑,抬手想拍楚雄的肩膀。谁料,身手极其了得的楚雄,下意识的闪了身,竟让李中易拍了个空。
楚雄刚才完全是条件反射的动作,根本没经过大脑思考,等他明白过味来,整张脸仿佛掉入满是朱砂的染缸里一般,红中带紫。
李中易情不自禁的笑了,别看楚雄在阵前剁人的首级,连眼皮子都不眨,毕竟还是个年轻的小伙,面皮嫩得很。
李勇领了命之后,果断下令,把他手下的两千五百多名党项骑兵们,分为五个部分。
其中的两个部分,分别控制住临淄县城的两座城门。其余的三个部分,以队为基准作战单位,分别散开在县城附近方圆十五里以内。
李勇下达的军令,异常之清楚明白,只要发现喘气的大活人,都必须坚决予以扣押。
党项颇超族,这可是除了拓拔族以外,最大的党项部族。
颇超勇,从小接受着良好的弓马作战教育,充分继承了草原游牧渔猎民族,飘忽不定的战斗风格。
另外,颇超勇这些年又跟着李中易读了不少的兵书条令,学得一口流利的开封音的汉话,他若是笨蛋傻瓜,谁更聪明?
就在颇超勇调兵遣将的时候,李中易反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下马钻车厢里,靠在韩湘兰的长腿上,闭目小憩。
此次突袭母乙的老巢,李中易谁都没有通知,不仅淄州知州和临淄的知县都被蒙在了鼓里,就连驻扎于临淄的巡检使,至今也是一无所知。
关于围剿邪教的事宜,李中易比谁都明白其中的巨大危害,万一走漏了风声,祸患大无穷。
归根到底,就在于这时代的民间教育水平异常之低下,包含仅仅读过《千字文》的人在内,整个大周汉民的识字率,不超过百分之五。
整个大周的人口,大约在两千万左右,算上隐匿不报的黑户丁口,充其量也就三千万左右。
区区不到百分之五的识率,也就是说,包括半文盲在内的读书人,顶多也就十五万左右。
当然了,这仅仅是民间的识字率。由于,李中易有着接管天下政权的迫切需要,他未雨绸缪的推行不读书不识字,绝对不予提拔的硬政策。
如今,李家军上下七万余人,经过多年的强行扫盲,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将士们个个都看得懂公文,也写得出军务文书,至于家书就更不必多说了,手到擒来,轻而易举。
邪教都擅长蛊惑人心,哄骗愚昧无知的草民,但若想起事,还需要天时的帮忙。
历史上的汉民族,只要有口饱饭吃,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了,谁会揭竿反抗朝廷?
所谓,仓禀实,而知礼仪,指的就是当政者有义务让他治下的顺民们,吃得饱,穿得暖。
饱暖思**,这话看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