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 浑身脑袋疼(1 / 2)

加入书签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居委会冯大妈忙的焦头烂额。

她是社区居委会主任,手底下一共7个人,算上她才8个人。

至于工作内容,和普通的工作不一样,很散、很乱、很多。

从公益事业到调节民事纠纷、邻里吵架到维护治安,都是居委会的工作职能的一部分。可以什么都不干,但要是想做点什么,足以让人崩溃。

冯大妈年轻的时候去当时的居委会办事,被人吃拿卡要,最后心疼至极的花了50块钱才把事情办下来。

当时冯大妈就下了狠心,等自己退休,去居委会工作,一定不能这么干事。

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很复杂,但有时候也很简单,冯大妈学历不高,可一旦下了狠心之后她会一无既往的冲冲冲。

成为居委会主任后,冯大妈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至于她爱人的唠叨,冯大妈根本不当真,那糟老头子懂个屁!

这几天冯大妈在为一位独居老人的事情奔走,很是挠头。

因为时代在变化,所以工作内容不仅仅是从前那些。

类似于计划生育,这种从前的头等大事已经被丢到垃圾桶里。从前是计划生育,现在是要开放二胎、三胎。

现如今取而代之的重要工作是八井子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多,剩下了一些独居老人没人照顾。

冯大妈是真怕他们出事,死家里面都没人知道。

把居委会权限下的社区彻底筛查了两次,留下档案,冯大妈定时去家里看看情况,陪着聊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比如说扛大米上楼……这事儿冯大妈也做不到,但小区那么多人,随便找个邻居也就办了。

对于这种小事,邻里之间还是愿意给冯大妈面子的。

可黄奶奶最近的事儿让冯大妈头疼不已,连着跑了几家医院都没法解决。

用开玩笑的话讲,黄奶奶现在是满肚子牙疼,浑身脑袋疼。

从今年过完年,黄奶奶的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子都出门干活挣钱,她就开始说全身哪哪都不舒服。

疼也说不上,反正黄奶奶就是不舒服。

开始的时候,冯大妈认为黄奶奶是想儿孙了。孤独的老人家就这样,想也不说想,就是唠叨、啰嗦自己不舒服。

真要是去医院检查,还查不出来什么毛病。

冯大妈有时间就陪着黄奶奶闲聊,家长里短。

这种心理治疗的方式在最开始有效,可自从夏天开始,就没什么作用了。黄奶奶逐渐全身都疼,也睡不好觉。

眼看着黄奶奶一天比一天蔫,冯大妈带她去医院检查。

那时候县医院还没卖,她们先去的县医院。

诊断是骨科的风湿、类风湿,医生给开了点膏药就回家了。贴上也不见好,冯大妈过几天带黄奶奶去林州市医院。

市人民医院也诊断的是骨质疏松,没给开膏药,而是换了西药。虽然换药了,可吃下去后怎么都不见效。

冯大妈倒是想去医大,可钱的问题成了最大的问题。

来回路费就不说了,挂号、吃饭、排队、看病、抓药,这些都是钱。随着医院级别越来越高,花费也越来越高。县医院看病,话十几块钱,几十块钱;林州市人民医院就要话一二百。

去省城……虽然说现在八井子属于省城开发新区了,但看病还是得花钱不是。

几百上千,那可就是大钱了,黄奶奶不愿意花,冯大妈也没法从居委会的帐上走。

想要做点事儿,是真难。

冯大妈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比黄奶奶的儿子还孝顺,可自己也一大把年纪了,跑来跑去的也觉得累的慌。

但该做的事情得做,冯大妈记仇,她一直记恨从前居委会吃拿卡要的那人,或者说是那种人。

黄奶奶的事儿还是得认真去做,要不然八十多岁的独居老人怎么办?在家里等死么?

冯大妈给黄奶奶的孙子打了电话,让家人说服她。但效果有限,老人一旦倔起来那是真倔。

最后还是黄奶奶的孙子给冯大妈转了一千块钱,拜托她带着老人去医大看看病。他倒也孝顺,没有像有些儿孙那样认为冯大妈多事儿。

好说歹说,最后搬出居委会的大义名分,这才让黄奶奶屈服,跟着去医大看病。

冯大妈排了一天的队,做了一大堆化验检查,最后医大的医生判断是“感染待查”,建议住院,静点抗生素。

怎么又感染了呢?冯大妈不理解,但她相信医生。

科学,科学,说了这么多年了,冯大妈早就把这事儿刻在脑子里。

自己不能不懂装懂,人家医生是专业的。再说,都跑到省城来了,按说在八井子这一带看病也看到了终点。

静点抗生素就点吧,反正不在医大住院,要点也是回八井子中医院去点。

折腾了一圈,最后回到中医院,准备办理留观手续,静点抗生素。

杨磊医生看完化验单后有些疑惑,他问道,“冯大妈,你确定医大的医生是这么说的?”

“是啊,咋了?!”冯大妈累了一天,没好气的说道。

“血像也不高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