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2 / 3)

加入书签

以往两军交战,一向是有来有往的,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一面倒的战绩。

这武松莫非真的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天才。

有人欣喜,像童贯,虽然震惊但更多的还是喜悦。

没有谁比他更清楚武松这几年的努力。

从一开始完全不会军事,后来慢慢的去学习,如今也有了成效。

这两场战役之后,恐怕以后朝中就很少会有人质疑他了。

但也有人忧心,这两战之后西夏会不会和大宋死磕到底。

于是朝堂之中还有人劝说皇帝。干脆和谈。

得了好处就见好就收,免得到时候西夏和辽军勾结,如此会导致大宋腹背受敌。

对于这样的臣子,赵桓已经无话可说了。

和谈和谈…

和谈要是有用的话,他前世何至于饱受屈辱。

因而的大发雷霆发了一场脾气,说是让他们继续进攻西夏。

朝堂之上,大家都知道皇上心意已决,就不再劝说了。

当然也有不少想要主战的臣子,心里头十分的欣慰。

陛下虽然十分年少,但是有着难得的血性。

大宋男儿本该如此。

这一场战役之后,也给很多地方的百姓带来的鼓舞。

只有赵桓心里头心里头明白。

本来是一战一败,胜败原因他都告诉了武松。

而他身边又有那么多良将跟随。如果这他都能够打输的话,那就是真的一头猪了。

然而这两场战役,才是刚刚开始。

赵桓需要的是更多的胜利,彻底收复西夏的国土。

另一边乾顺也没有想到这一次进军宋军居然会失败的这么彻底。

于是不得不派人去向辽国求援。

大辽那边,和金军虽然打的水深火热,但还是派了时臣来到了大宋斥责赵桓。

赵桓直接让人把使臣打了一通赶了回去。

因为他连应付都懒得应付耶律延禧。

都什么时候了还以为自己是当初的大辽皇帝。

这铁桶江山都被败的一塌糊涂了。

赵桓的举动让有一些保守的臣子十分的害怕,纷纷开始上疏奏折。

毕竟有一些人对于辽国依旧有一些阴影。

总觉得小皇帝这个举动会招来很大的报复。

更害怕的是大辽极有可能放弃进攻大金,开始对宋发动战争。

以一般都能脑回路当然不会这么干。

可是耶律延禧当真这么做了,使臣回来之后哭诉大宋无礼至极。

于是耶律延禧一拍板要御驾亲征大宋。

还开始修书一封寄给了西夏国君。

原本的历史轨迹,他应该御驾亲征去攻打大金的。

结果没想到他一拍板,就拍了几十万大军来攻打大宋。

消息传到京都的时候,好多文臣都开始坐不住。更有甚者正在密谋着复辟太上皇。

因为当今皇上的举措真的是太吓人了。

当然赵桓也震惊了。

他想过了耶律延禧脑回路不正常,但没有想到他竟然不正常到了这个地步。

难怪大辽一手好牌被他打成那个样子。

虽然群臣都很慌乱,但是他自己倒并不是很慌乱。

并不是因为他十分相信大宋的军力,而是他相信完颜阿骨打一定会趁着这个机会偷袭大辽。

而且耶律延禧的堂叔耶律章奴也一定会坐不住的。

赵桓胸有成竹一边冷眼旁观的看着朝廷之中群臣的动作。

想来有必要对这些文臣做一番的清理了。

自从太祖皇帝的政令之后,宋朝文臣的地位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不杀士大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让这帮人日子过得十分舒坦。

文臣治理天下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不会犯上作乱,但是不好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一般只会动嘴吵吵,不喜欢干架,导致一遇到战争求和的反而是大多数。

有血性的文臣也不是没有,但是太少。

再有他们当中有不乏图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的人。

可是文官管理武将,不是说书看得多,就能够指挥战场。

因而弊端也多。

其实钦宗赵桓早就有意改变一下祖宗的规矩。

奈何上一次的变法,导致的内乱依旧历历在目。

原本赵桓打算忍让一波。

但没有想到这一次他们竟然如此过,那他就不得不做出一些决定了。

再说皇上的旨意以下,让全力进攻西夏,粮草和援兵都到。

战士们也都斗志昂扬。

且不说武松他们这边如何商量着攻打西夏。

这边梁红玉带着武松的命令。

还真的征收到了一群女兵。

每日打发她们训练。

至于西夏军的俘虏这边,她没打算用宋兵去管他们,而是在他们当中挑选出管理者来管理。

当然管理的好有赏,不好就罚。

当然除此之外,于兰也给他们构造了一个蓝图。

告诉他们未来的世界是和平的不需要打打杀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