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2 / 3)

加入书签

这臭小子一样,胆太肥,带这么点人就敢深入草原三千里,他以为他是代善公?”</br>皇帝瞪了趴在几案上写诏书的贾琮,叹了一口气,询问老帅们的意见。</br>贾琮缩了缩脖子,尽量让自己不那么显眼……</br>英国公张岳作为军方一号大佬先开了口:“五千人不多不少,鞑靼主力如今在宣府耗着,草原腹地就算有个三五万人,五千精锐骑兵也能进可攻退可守。贾琏这小子,已经是个合格的将领了。”</br>五军都督府的几位将帅意见基本一致,倒是内阁这边还是不怎么放心。</br>实在是贾琏太过年轻了,若是这一仗是贾恩侯亲自去,才能保证万无一失。</br>皇帝对兵事不怎么精通,不过他有一个极好的优点,那就是知人善用。</br>既然都督府的人觉得没问题,那就没问题……</br>“林卿,户部这边的后勤要做好,万万不能让宣府与辽东缺了粮草军械。对了,运送南边粮草税银的事解决了没有?”</br>林如海上前禀道:“漕运还是难以打通,臣已经行书登州,请登州水师调集空余船只启程南下。不过户部现在不缺银子,臣已经安排下去了,就近征集购买粮食先送一部分北上。”</br>“嗯?户部有钱了?”</br>皇帝有些诧异,若他没有记错,林如海昨日才跑来勤政殿跟他哭过穷。</br>刘弘适时将一本还泛着油墨香味的账册呈上,笑着说道:“父皇,分封海外的事已经办妥了。各家封国按照约定,已经将第一笔银子送去了户部。户部应该已经入账超过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了吧?”</br>林如海的脸上总算没了前几日的愁苦,笑容满面的冲着刘弘拱了拱手:“太子殿下说的不错,自三日前开始,户部至今已入账白银共计一千六百三十三万两。臣给工部、兵部各调拨了四百万两银子,户部还余下八百多万两,后续将还有两千万两入账,足够支撑此次大战了。”</br>皇帝一听就眼红了,盯着林如海咬牙说道:“林卿,既然户部富裕了,你从朕这里借走的银子,是不是该还给朕了?”</br>我凭本事薅的羊毛、借来的银子,为什么要还?</br>林如海揉着眼睛掏着耳朵,面上满是疑惑:“什么?陛下您说什么?还什么?什么银子?臣什么时候跟您借过银子?”</br>噗~</br>除了皇帝自己又气又无奈,其余人都忍不住笑了,勤政殿中充满了欢快的气氛……</br>……</br>贾琮回家后将贾琏出征的消息给家里人说了一下,府中妇孺对此虽有担忧,但也算是习以为常,还挺着住。</br>武勋家族,马革裹尸都是常事,何况此战就是老太太这个半桶水军事专家也能看出来,胜率极大。</br>“琏儿那里你多操点心,王子腾在宣府,我总是放不下心来,小心他背后算计咱们家。”</br>老太太算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贾琏既然敢提议让王子腾接手宣府镇的防御,岂会没有预防?</br>宣府镇监军使不是别人,正是紧急从京城调过去的忠顺王世子刘崇。</br>而且王子腾这个人野心虽大,却在大节上从不犯糊涂。此战关乎北境数百年之大计,不容有失。</br>以王子腾的政治觉悟,他不但不会拖贾琏的后腿,还会想尽办法为其吸引鞑靼主力的注意力。</br>贾琮没有跟老太太说这些,只是说朝中已有完善的计划,让其放心。</br>随后就问起了家里的事,荣国府该为元春的孩子,同时也为贾家的未来做准备了。</br>比如先筹集一部分银子出来……</br>“银子的事你不必操心,我与你敬大伯、你二叔商议过了,咱们家如今没了户部的亏空,一年能结余一百多万两,足够应付前期的开支。”</br>老太太喊来鸳鸯,让她取来家里的账册。</br>“你那个养珠的方子不错,自去年开始,每年至少有几十万两的盈利。还有跟草原的羊毛生意,工部每年给咱们的分红就超过了五十万两,攒上几年就够造一支不小的船队出来。”</br>“这还不够……”</br>贾琮翻看了一下账册,啪的一声将其合上。</br>他琢磨了一下,跟老太太说道:“虽说咱们家不会明着出海经营封地,但那到底是咱们贾家的退路,不容有失。船队的规模不能小了,这点银子还比不上那些海寇……您容我先想想,看能不能再找到几个来银子的路子。对了,二叔呢?”</br>“你二叔?有同僚请他去了南池,这会还没回来。你找他有事?”</br>“那就明日再说吧,您先休息,孙儿去找下宝二哥。”</br>老太太知道这个孙子向来主意大,也就没有再问。不过还是面色古怪的吩咐了一句:“那你去吧,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