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张作霖的由盛转衰(3 / 5)
帮他训练新式奉军,这批被张作霖启用的新式军官被称为新派。”
在主播说北洋时代过后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他就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
“为了扭转战局,张作霖电召在日本观摩军事的郭松龄立即回国。”
此等卖国行为,激起了他强烈的义愤,自己是不能接受的。
这其中肯定有他不知道的原因,使得孙传芳和冯玉祥在大好优势下战败了。
“于是孙军便从侧翼绕到了防线背后,打了张宗昌一个措手不及。”
郭松龄淡定的看着弹幕上骂他的话语,丝毫不惧,脸色无半点波澜。
但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却是张作霖在绝境中反败为胜,这就让他有些不能理解了。
张作霖和郭松龄双方,他自然是站在郭松龄这一边的。
“可张少帅当时的脑回路貌似不正常,在已经觉察到异常的情况下,居然坐着火车回到了东北。”
“1925年9月,杨宇霆跑到南京视察,还派奉军第20师以戒严名义驻防上海,暗暗将矛头对准浙江。”
“张作霖本来是想让郭松龄当安徽军务督办,姜登选担任江苏军务督办。”
“即便撤退可能会引起溃败,那也比全军覆灭要强。”
无奈之下,他也就只能从了儿子的选择,让郭松龄担任儿子的副手进行辅佐。
“有好处的时候,总是想着杨宇霆那帮士官派。”
直到那时,他才知道原来张作霖想要以落实‘二十一条’为条件,商定由日本给奉军提供军火,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姜登选见事不妙,只身溜走。”
“如此一来,驻守安徽的一个奉军主力师也惨遭缴械。”
要不是看在郭松龄是儿子老师的份上,他根本就不会让郭松龄担此大任。
不仅让郭松龄,甚至就连他都十分气恼,可却又无可奈何。
“10月,孙传芳自称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通电讨伐奉系,浙奉战争爆发。”
他之所以选择背叛张作霖,也是有他自己的考量。
现在从主播口中得知冯玉祥勾结了奉系大将郭松龄和李景林,他才明白应该是这两个叛徒断送了自己的千秋大业。
“东北在他们的控制下,基本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这些人的优点是非常团结,对张作霖极为忠诚。”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战争进行期间,冯玉祥指挥国民军悄悄摸到京畿,威胁张作霖的侧翼。”
他是如此信任郭松龄,可现在郭松龄背叛了奉军,背叛了他,这让他如何能接受。
一个和日本勾结出卖国家利益,一个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爱国青年,站在哪一边自然不言而喻。
“让他们带几百人打游击还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就不行了。”
“24日中午,见大势已去,郭松龄率卫队突围。”
“情急之下,张宗昌下令撤退,指挥人马转进如风,逃往山东。”
“出了事就总让自己擦屁股,实在没劲,把他当什么了。”
在直奉大战后,张作霖就要调转枪头对付他。
李世民:从战术层面来说,只要孙传芳和冯玉祥两面夹击,就可以彻底打败张作霖。
他不禁有些感慨,眼看着就可以消灭张作霖了,却不想起了内讧。
“而张学良又把郭松龄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对其极其信任,让郭松龄当了第三军团的副军长。”
国家破败到如今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为了个人利益出卖国家,选择和日本苟且。
但没有办法,儿子信任郭松龄,并且一直力保。
他之前听完之后,并没有多大的震动,只是拒绝说不行,认为郭松龄不过是又一次对父亲的抱怨。
“由于郭松龄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因此陆大派也受到重用,在奉军中也掌握了一部分实权。”
“23日夜,郭松龄召开军事会议,商议策略,希望大家团结一致。”
“但同时老派人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普遍思维落后,不懂近代化战争。”
只要和郭松龄里应外合,一定可以一举消灭张作霖。
“只要能熬死张作霖,他一样可以施展抱负,所以这时候的郭松龄也不是非要急着与冯玉祥合作。”
“虽然张作霖没有当面对杨宇霆、姜登选表示不满,但私底下还是大骂。”
“苏南、安徽两战,孙传芳摧枯拉朽,轻轻松松歼灭奉军3个主力师。”
“但是蛋糕就那么大,哪有那么多的实权职务给新派将领呢?”
希望将郭松龄转送到他身边,然后想办法将人送去国外,好歹还能留住性命。
“见郭松龄故意装病,张作霖也不便打破砂锅问到底,只好另谋人选。”
即便是到了晚年,他依旧对当年没有救下郭松龄一事耿耿于怀。
“郭松龄接到电报,认为张作霖只是把他当做工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但没有跑多远,郭松龄就与夫人韩淑秀一起被奉军骑兵俘虏。”
“以至于战斗还没有打响,士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