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试试就试试(1 / 3)
八月初,塞北秋风起。</br>徐徐的北风拂过辖甘斯大平原,飘过斡朗改贝加尔湖,穿过大辽西北路招讨司,来到了银川兴庆府。</br>茫茫平原上,风吹草地见牛羊,成群结队的党项人驱赶着牲畜,向着东南夏州而去。</br>中秋时节水草丰茂,是牛羊长膘的季节,也是牛羊最肥最值钱的时候。</br>如果到了冬天,牛羊因为食物变少而开始瘦,或者天气太寒冷导致牲畜冻死,那它们就不值钱了,也没人会买。</br>所以兴庆府的牧民们会在这个月份开始逐渐将牛羊往东南方向赶,差不多到九月时就能到宋夏边境。</br>现在宋人就在边境高价收购。</br>他们会把活的牛羊驱赶着带回陕西路,再通过黄河船运送去汴梁,把羊毛送到宋人的身上当衣物,羊肉和牛肉摆上宋人的餐桌。</br>对于大宋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br>数年休养生息,减赋税、轻徭役,物价稳定,工资稳定,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市面上的商品种类也愈发丰富。</br>对于西夏人和辽人来说,眼下的时光同样是最好的时代。</br>和平发展下,双方互相贸易。</br>西夏和辽人卖了牛羊,同样会从大宋购置很多粮食、茶叶、锅碗瓢盆乃至书籍、工艺品来丰富他们的生活。</br>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直到有一天大厦崩塌。</br>兴庆府西夏王国当中,李元昊因为战败而又自削为国王,他穿着王服,站在王宫外远眺东方。</br>虽然他也可以厚着脸皮,对外称国王,对内继续当皇帝。</br>但人都是要脸的。</br>李元昊不想这么名不正言不顺,被人私底下当笑话。</br>所以他干脆做回了西夏人的王,以王的名义统治着这块土地,带领着族人们继续向前迈步。</br>自从战败之后,李元昊同样不甘心于西夏的衰败,和宋国保持贸易的同时,他也积极进攻西域,降服诸多西州回鹘,连通丝绸之路。</br>这样西域商人不想绕远路前往河湟走廊,就又会重新回到河西走廊。西夏将西域商人的商品买下来,再卖给大宋。</br>在这场东亚贸易当中,辽人还需要自产外销,他们却是干起了中间商的买卖,同样也赚得盆满钵满。</br>大家都赚了,那么谁亏了呢?</br>除了青塘那边因为被西夏抢走了部分西域商人的利益以外,其实大家谁都没有亏。</br>因为西夏和辽国同样在把自己国内的手工制造业商品卖到宋国来,两边都有对对方需求的商品贸易。</br>区别只是在于大宋购入的原材料会比其它国家稍微多一点。</br>总体来说,除非三国有哪个国家忽然变成工业国,以工业国强大的生产力打商品倾销战,将另外两国的金银铜矿掏空。</br>否则在这个农业国时代,还不至于出现压倒性的商业竞争。</br>西夏国小,经济发展就快,又控制着河西走廊,在宋夏辽三国全面放开互市管制之下,恢复得也最快。</br>并且李元昊又在银川平原继续发展农业,于休战期发动百姓和士兵,在黄河两岸挖建大量水渠,引入占城稻和麦子,秋季沃野千里,犹如塞上江南。</br>一时间西夏不管是在经济还是在农业上,都有不俗的成就。</br>唯一落后的就是军事了。</br>最近几年大宋在发展火器,辽国在发展火器,西夏同样也在进步。</br>谈不上军队竞赛,但这玩意儿大宋和辽国有,他们不能没有,不然就处于被动。</br>可问题是辽国能够从宋国商人那大量购买硫磺,西夏却很难搞。</br>辽国有渤海湾,宋国商人从日本购入硫磺后,转手把船驶入渤海湾,就能够无缝衔接做中间商买卖。</br>而西夏是内陆国,没有港口,要想买到硫磺,需要跨越山东、河南、陕西多地,才能运过来。</br>虽然理论上有黄河直达,问题是黄河逆流而上那成本可就太大了,西夏根本买不起。</br>因此他们也只能高价购买从四川等地挖掘出来的少量硫磺,或者从三道贩子辽国手里买点大宋商人从日本买来,卖给辽国的原材料。</br>哪怕辽国给他们火药配方都无法大规模造,目前也只有极少数储备,让李元昊忧心忡忡,感觉到了一股悲凉。</br>此刻他站在贺兰山脚王宫往东看去,能见到的是茫茫草原上无数牛羊如密集的云朵般遍布。</br>牧人驱赶着它们,整个草原都充满了勃勃生机。</br>“大王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我大夏国力昌盛,皆因大王英明啊。”</br>大臣杨素拍着马屁说道。</b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