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元昊联辽抗宋(2 / 3)
我?”</br>张元见他没有生气,便大着胆子道:“臣并不是在奚落陛下,而是在问陛下,陛下是否还要和宋国交战,若是败军求和,恐怕宋国就不只是逼陛下自削为国王,而是要陛下称臣纳贡,彻底归降了。”</br>“难道我还要继续和宋军交战?”</br>李元昊反问。</br>“这就要看陛下是否还想继续建立帝国,称起帝皇霸业了!”</br>张元说道。</br>“唔”</br>李元昊沉吟了起来。</br>他终究是雄主,也不想继续当宋国的臣子,自己都登基为皇帝了,谁又愿意放弃呢?</br>可要是因为这次惨败而求和的话,怕是必然会被宋国逼着自削为国王,甚至连国王都不一定,最多给个节度使之位。</br>所以在内心深处,肯定是不希望向宋军投降,还是想保留自己皇帝之位。</br>哪怕是没有打败宋军,达到攻占陕西路的原定战略目标,至少也得保留他现在西夏皇帝的称号吧。</br>但跟宋军交战又被手榴弹吓破了胆。</br>那东西可谓是骑兵的噩梦,骑兵之所以强大,就是成建制的骑兵发起冲锋,步兵根本无法阻挡,并且来去自如,行动如风。</br>可手榴弹扔在骑兵堆里,爆炸速度又快,很难躲开。同时产生的爆炸即便没有炸死骑兵,巨大如雷鸣般的声音却很容易惊吓到战马,让马匹四处乱窜。</br>因而李元昊苦涩道:“朕自然是想继续当皇帝,奈何宋军强大,且他们断了互市之后,边民怨声载道。若是朕不能击败他们,逼着他们再把互市打开,恐怕大夏境内,也要一片大乱了。”</br>“陛下忘了,宋军要是强大起来,不安的可不止我们。”</br>张元淡淡地说道。</br>几乎是那瞬间,李元昊就猛地睁大了眼睛:“辽国!”</br>本来以他的聪明才智,不可能那么慢才想到,但架不住刚刚惨败,内心惶恐,一时之间竟忘了这一点。</br>“不错。”</br>张元立即说道:“辽国多年都以武力威慑大宋,但那火药强大,克制我们的骑兵,同样克制辽国骑兵,陛下想想,辽国会安心吗?若是我们把这个消息传递给辽国,辽国国主恐怕睡觉都不会安生。”</br>李元昊赞同地点点头道:“对,以往宋辽之间,辽强宋弱,辽国逼着宋国每年纳岁贡,且萧太后寿诞,宋国都必须送一笔不菲的贺礼,如今宋国强盛,辽国绝不会甘心。”</br>张元说道:“只要我们能与辽国联合起来,两路夹击,让宋国腹背受敌,未尝不能击败宋国,逼着他们也向我们缴纳岁贡,重新再开互市。”</br>“嗯”</br>李元昊深以为然。</br>张元说道:“甚至若辽国在河北战胜了宋军,宋军很可能把西北的军队调到河北去防守辽国,西北彻底空虚下来,我们还有攻下陕西路的机会。”</br>这是张大饼。</br>但现在的李元昊就吃这一套,除非他不想当皇帝,不想继续在西北耀武扬威,否则就只能把这张饼吃下去。</br>而对于李元昊来说,自然是不愿意向大宋称臣纳贡的,所以他马上说道:“不错,快,传朕旨意,立即遣使者出使辽国.”</br>他说完之后,倏地看向张元道:“军师,就由你去如何?”</br>他觉得张元能说会道,必然能说动辽国。</br>张元倒没有拒绝,只是说道:“臣可以出使,但在辽国答应我们出兵之前,还是要考虑如何面对宋国。如果不出意料的话,恐怕宋国可能会派人来,甚至直接出兵。”</br>“那朕.”</br>李元昊皱起眉头,片刻后舒缓下来,笑道:“那朕就先归降了吧。”</br>杨素纳闷道:“陛下,这怎么能归降呢?”</br>野利旺荣瞥了他一眼,说道:“你这个笨蛋(西夏语),陛下的意思是,用归降来稳住宋国。”</br>“陛下英明。”</br>杨素连忙拍马。</br>李元昊确定了算计,原本对于未来迷茫而产生的惶恐也慢慢平复下来。</br>毕竟这一场战斗对于他的损失来说,确实也太大了些。</br>整个西夏的总兵马,也就那么十五万人。</br>一战直接没了接近七分之一,实在是让李元昊肉疼不已。</br>党项人真是死一个就少一个,不像宋人人多啊。</br>但也正如张元所说,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条是归降,一条是继续打下去。</br>双方已经撕破脸皮,宋国也不可能再继续与他和平相处,说不好可能大宋会直接出兵攻打他,所以他就必须做好准备。</br>除非他不想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