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成公英大病不起,老九军焕然一新(1 / 2)
军师成公英在妻女被劫走后不久就生了大病卧榻不起,韩遂每日处理完公务回家前都要路过成公英家去探望一次。
在军师府参军的协助下,韩遂数日内终于将联军九军重新整编,晋升了许多将领,依然保持九军,各军领军偏将军重新做了任命,军中各部有跨军调动。
缺少一批曲长、中军别部司马,暂由上司兼任,待战后再从百人长中选拔。
整编后,韩遂再从中抽调四万战力最强的士兵去潼关前线。
截止至今,联军汉兵二万九千七百七十七人,羌、胡、氐兵七万零五百六十五人,合计十万零三百四十二人。
第一军为联军扶风军:
偏将军麴演;
中军别部司马兼军需别部司马韩焓;
棠溪校尉部:
校尉麴冰,兵力二千汉骑,全部去潼关;
中军别部司马麴光;
都尉麴芮,驻防司隶汉安郡杜阳县、右扶风郡美阳县及好畤镇;
别部司马麴匡,曲长麴泰、曲长郭佩;
别部司马麴威,曲长王署、曲长姚嵩;
都尉麴灿,驻防司隶新平郡漆县;
别部司马麴连,曲长吕卢、曲长马志;
别部司马麴麦,曲长方山、曲长吴辟。
北地郡卢水胡,暂驻防北地郡泥阳县;
牙门将彭析,兵力一百八十胡骑。
校尉彭冉、彭旁。
司隶部,辖新平羌骑校尉部、司隶羌骑一、二、三、四部;
中郎将韩铜,总兵力四千五百羌骑;
中军别部司马左炅;
新平羌骑校尉部,驻防司隶新平郡栒邑县县城和豳乡镇,新平羌部落在漆县;
校尉左威,兵力一千五百羌骑,其中一千骑去潼关;
中军别部司马,空缺;
校尉芒奢、注柯、东晔,各管五百羌骑。
司隶羌骑一部,驻防司隶左内史郡池阳县谷口镇;
校尉王布,兵力七百五十羌骑,不满员,其中二百五十骑去潼关;
中军别部司马,空缺;
都尉梁胡,别部司马且亮;
都尉良考,别部司马梁留。
司隶羌骑二部,驻防司隶左内史郡池阳县谷口镇;
校尉黄发,兵力七百五十羌骑,不满员,其中二百五十骑去潼关;
中军别部司马,空缺;
都尉梁万,别部司马且山;
都尉良鲁,别部司马梁西。
司隶羌骑三部,驻防司隶左内史郡池阳县谷口镇;
校尉徐然,兵力七百五十羌骑,不满员,其中二百五十骑去潼关;
中军别部司马,空缺;
都尉梁世,别部司马且原;
都尉良飞,别部司马梁卫。
司隶羌骑四部,驻防司隶左内史郡池阳县谷口镇;
校尉李悌,兵力七百五十羌骑,不满员,其中二百五十骑去潼关;
中军别部司马,空缺;
都尉梁布,别部司马且立;
都尉良继,别部司马梁条。
司隶水军部,驻防司隶左内史郡池阳县谷口镇及三辅各重要码头;
牙门将李门,兵力五百名汉射手,二百名船夫汉步兵;
中军别部司马张缤;
校尉徐齐、曹冒、侯格、郛礼。
第二军为联军京兆军:
长陵令兼偏将军蒋石;
中军别部司马兼军需别部司马韩具;
合伯校尉部;
校尉蒋理,兵力二千汉骑,全部去潼关;
中军别部司马胡富;
都尉蒋贝,驻防司隶京兆尹长陵县;
别部司马蒋泉,曲长秦徽、曲长姚映;
别部司马张茧,曲长马亮,曲长应汤;
都尉蒋全,驻防司隶京兆尹长安县;
别部司马萧立,曲长陈番、曲长李始;
别部司马韦慈,曲长曹珀、曲长毛余。
第三军为联军冯翊军:
偏将军阳逵;
中军别部司马兼军需别部司马韩壶;
太阿校尉部,驻防左冯翊郡临晋县:
校尉阳盖,兵力二千汉骑,全部去潼关;
中军别部司马阳丰;
都尉阳东;
别部司马成公飞,曲长李发、曲长;
别部司马池合,曲长上官虎、曲长;
都尉阳珀;
别部司马阳琮,曲长彭育、曲长;
别部司马马彤,曲长辛预、曲长。
夏阳校尉部:
校尉韩肴,兵力二千汉骑;
中军别部司马卫珀;
都尉吴棚;
别部司马李黑,驻防左冯翊郡邵陵县,曲长胡贺、曲长盖午;
别部司马毛黔,驻防左冯翊郡郃阳县,曲长谢山、曲长郭平;
都尉焦钟,驻防左冯翊郡夏阳县;
别部司马上官乾,曲长侯恪、曲长史越;
别部司马毕利,曲长萧葛、曲长苏边。
夏阳守备校尉部,驻防夏阳县:
校尉韩也,兵力二千汉骑;
中军别部司马张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