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地中海战略计划(2 / 3)
这也代表着,每阵亡3名奥地利士兵,才能击毙1名德国士兵。</br>在面临德国和意大利南北夹击的情况下,只要把奥地利和斯洛伐克中间的连接点斩断,单独一个奥地利,甚至意大利人就能够应付。</br>无论是德国军队还是奥地利军队,对于这样的惨状早已经麻木。</br>但现在,经过十多天的交战,这片边境早已经变成了赤黑色的战场。</br>有的家伙就倒霉多了。从天空落下的炮弹,不偏不倚的正中靶心,随着一声爆炸声,连人带衣服都已消失不见。</br>德国政府的目的是想全面吞并捷克的工业和人口,因此在这次进攻中,并没有采取大量轰炸捷克交通枢纽和工业基地的策略。</br>只要大英帝国再次动用军队封锁这道航线,德国和意大利将会如同一战那样,只能依靠着本土的物资苦苦支撑,在战争方面已经落于下风。</br>第三路军从波兰出发,向西南方向威胁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如果顺利的话,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将顺利的把捷克地区分割开来,然后实现快速吞并捷克的目的。</br>巴尔干地区虽然是欧洲著名的火药桶,但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罗马尼亚的石油,对此时的德意志帝国和意大利王国来说,是军队开动必须要的能源,也是军队进攻所仰仗的物资。</br>第二路军队仍然从巴伐利亚出发,但目的不是南下,而是西进,切割捷克地区。这支军队的作用和之前进攻波兰的第一集团军类似,目的都是快速切割敌人的防守。</br>在丘吉尔的计划中,已经把西班牙国看作英国的潜在敌人。没办法,他们和德国签订的条约不得不重视,佛朗哥所展现出的激进态度也不得不防备。</br>人手不足应该是目前奥地利帝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在英法的支持之下,奥地利帝国暂时不缺武器装备。</br>直布罗陀就是英国人从西班牙手中抢夺的土地,西班牙人对直布罗陀一直有着收复的想法也不是秘密了。</br>从德国军队的攻势中,也能看出德国对进攻奥地利的态度,那就是先捷克,后奥地利,末斯洛伐克。</br>三个政府都想让对方多付出一些,对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这种不稳定会让国家难以展现出比较统一的协调力。</br>封锁了意大利,对意大利的工业和生产来说是重大的打击,也有可能挫伤意大利的士气。</br>英国能够实现封锁地中海,西部的直布罗陀和东部的苏伊士运河是非常重要的。</br>从德国和奥地利军队的碰面中就能够看出,双方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在一个水平线。</br>整片战场硝烟漫布,就连那片不大的湖泊,仿佛也披上了一层素衣一般。</br>一旦军队产生大量的伤亡,对奥地利帝国来说,就是年轻一代直接断层一般的重大打击。</br>实际上是这支集团军运气不好,先是经历了德国空军密集的大轰炸,随后又被德国集团军包抄,精锐几乎全部丧生在了突围中。</br>德国军队兵分三路,第一路从巴伐利亚出发,正面南下进攻奥地利,将奥地利帝国的主力牵制在西部战线。</br>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捷克境内的德意志人的声音。这些德意志人明显更想加入德国的怀抱,他们对奥地利政府采取反对态度,消极抵抗帝国政府颁布的征兵条例。</br>德国自然不用多说。在美国灭亡之后,德国的本土人口就已经稳居列强前三。</br>这导致奥地利帝国国内征兵是比较缓慢的。除了奥地利政府坚决的执行了征兵命令之外,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对于征兵并不是那么愿意。</br>战争自4月8日爆发,到现在也才过去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但这半个月以来,双方军队的伤亡早已经突破了六位数,奥地利后方的医院更是被伤员填满。</br>意大利也能招募300到500万的军队,这是奥地利帝国永远也比不了的。因为只有2000多万的人口,奥地利帝国在极限的情况下,也只能招募200到300万的军队。</br>除了需要时间制造的坦克和飞机之外,包括火炮在内,英法都运输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给奥地利帝国。</br>最后只剩下不到一半士兵的第三集团军,在第四集团军的营救下,最终后撤到了奥地利后方休整。</br>1936年4月22日,奥地利帝国边境。</br>如果再加上意大利的军队,奥地利帝国正在面临四面夹击,能坚持多长时间完全取决于德国和意大利的进攻频率。</br>奥地利军队由奥地利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共同组成,但统帅军队的军官大多数都是奥地利人。</br>在英国人封锁整个地中海的计划启动之时,德国军队也在奥地利境内对奥地利帝国展开了猛烈进攻。</br>但很明显,此时的奥地利帝国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