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要破产、干出版(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是李若诚出院的大喜日子。

按照医生交待的事项,老人只需要拿上药回家静养即可。

江爸领着江河、江山兄弟俩,早早就来到了病房。

正好,遇上护士在给李若诚上眼药。

“瞧瞧,”江向南在病房里四处转了转:“这干部待遇的病房就是不一样,还有抽水马桶。”

江河也觉得这玩意确实方便:“您还不赶紧去享受一下,一会就走人了。”

“那也得有啊,”江爸一时憋不出来:“也不知道,我以后有没有机会住这样的病房。”

“呸呸呸,”李怀英赶紧呸:“这可是医院,千万别盼着上这。”

“倒也是,”江爸也转过了弯:“有什么也不能有病。”

“老江啊,”李若诚开始换衣服了:“我这次能住样的病房,还是享了你们家老三的福。”

李怀英这两天都在念叨这事:“可不,当时我都急成什么样了,没想到医院的主任,会亲自带着眼科医生过来。”

江向南最喜欢听见别人夸他儿子:“这小子真是越大越懂事,之前我还后悔继续养了老三老四,现在看来……一个都不能少。”

江山提着两兜水果罐头,笑呵呵的站在一旁。

他自己也没想到,住院部的马主任,不但把眼科医生给临时叫了过来,还特意跟过来叮嘱了一番。

看来,浦江电视台台长的威名,还真不可小觑。

李怀英催着老伴赶紧走人:“收拾好,我们就赶紧走吧,别一会耽误了孩子们的事。”

还别说,江山今天的事还挺多。

一会,他还得去出版社交画稿!

……

当江山在潘主编的陪同下走出会计室时,兜里已经揣上了《赤壁大战》的420块稿费,和下一本《七擒孟获》的70块钱预支生活费。

“潘主编,”江山今天过来还有另一件事:“前几天,您送我那挂历,可以另外多卖两本给我吗?”

潘主编笑了:“喜欢?”

“呵呵,”江山实话实说:“我觉得这是个稀罕物,想买两本回单位巴结巴结领导,这阵子因为要画小人书,都不能全心全意为单位工作了。”

“哦?”

潘主编心想,难怪小江同志画得这么快,原来是拿副业当主业干了:“那我可得全力支持你啊!”

江山:“感谢领导支持。”

“走,跟我上办公室去,”潘主编边走边问:“小江同志,你在哪个单位工作?”

江山选择了一下:“浦江译制片厂。”

“哟,”潘主编根本没想到:“好单位!”

江山笑道:“这挂历多少钱一本,我把钱给您。”

“这批挂历主要在咱们行业内部销售,”潘主编说得和江山了解的一样:“出版社也留了一些,送给比较优秀的供稿人。”

江山听得美美的:“我也算?”

“当然,”

两人不知不觉就走进了办公室。

“给,拿去吧,”潘主编递给江山两卷挂历:“这是咱们编辑部对伱工作的全力支持。”

江山愣了一下,本想再推辞一下,见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人,就赶紧说了声“谢谢”接了过去。

离开的时候,路过了一间“浦江美术杂志”的编辑部,发现那里正在忙着拆下门牌。

江山心里清楚,肯定又是一本倒在改开之前的杂志。

1978年底,全国的出版社都在相应国家号召,加大力度出版图书画册。

年底这几个月,全国仅有的105家报社,居然加班加点印制出了5000多个种类,37亿册的图书。

这几年的出版社,根本想象不到后世竟会存在:要破产、干出版,这样的行话。

各家出版社的印刷厂,完全处于人停机不停的状态。

所以1978年底,一些不赚钱还费纸额的杂志,纷纷下线让道。

……

“小江,”

浦江译制片厂传达室的鲁师傅,一看见江山就叫住了他。

然后将一大叠信递到他手中:“今天的信,你帮忙带进去吧。”

“好嘞!”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译制片的不断上映,厂里每天都能收到许多群众来信。

在当下的社会,“书信”成了群众最理想的交流工具。

无论你是想骂两句痛快话,还是想对谁示爱……

就连找工作的自我推荐,都可以用写信的方式传送。

浦江译制厂里,每天收到群众来信最多的刘广玲同志,当初为了能进一家文艺单位工作。

陆陆续续寄出了上千封的推荐信,无奈因为成分太高,都被拒之门外。

没想到,最后倒给译制厂捡了个宝!

“胡厂长,”江山敲开了胡啸的办公室大门:“这会忙吗?”

胡啸刚刚撂下电话:“什么事这么开心啊?小江。”

“给,”江山把一卷挂历递了过去:“出版社秘密发行的。”

“哦?”胡啸一脸严肃的接了过去。

铺开一看,赶紧又给卷了起来:“不错,下次有这好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