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金刀之谶(1 / 3)

加入书签

在场的人都知道,理论上来说,救肯定是要去救的,但能不能救到,那就谁也不知道。</br>因为在场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说自己能赢刘泰。</br>刘泰这杀胚从小就跟着王弥南征北战,从第一场战争开始一路杀到现在就没真正输过,这自然给战场所有的人尤其是武将有着相当大的压力。</br>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对一个武将没用时,那所有武将都知道这时代诞生了就算没到达兵家四圣,但也绝对有类似霍去病卫青这种一个时代无敌的bug级别将领。</br>最重要得是,刘泰打仗很少有兵力占优势的情况,每次都是以少数兵力决战对方,以少打多却把对方打得跟孙子似的。</br>这让哪一个武将敢说自己能赢,哪怕只是有希望赢都好。</br>从匈奴汉国到现在,最苦的战争,最难的对手,都是刘泰带着兵马赢下来的。</br>刘曜对上鲜卑骑兵被打得差点自杀,石勒屡战屡败,靠捡到司马越的棺椁成为大汉三大将之一。</br>唯有刘泰打最关键的战争,啃最难骨头,却依旧能百战百胜。</br>就算刘聪,难道不知道刘泰有反心吗?</br>知道啊!陈元达都过来主动报告了,但刘聪有说什么嘛,刘泰不反不就好了!</br>众人想到这里,不由把目光向刘曜看过去,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滋生几分,您好端端的改什么国号,继续叫大汉,又有什么不好的,至少刘泰也不会以此为借口反叛啊!</br>说实话,因为刘泰高举大汉旗帜,实际上对匈奴汉国内部或多或少也是有几分号召力的。</br>毕竟不论是对汉化匈奴族人亦或者大汉世家,有大汉名头在前,他们也不觉得自己投靠匈奴汉国有什么可耻的。</br>但现在刘曜都不装了,自己就是匈奴人,不是汉人,这对很多汉化匈奴人,亦或者大汉世家来说,也多少感觉到几分羞耻啊。</br>“朱卿,你怎么看!”刘曜此刻也头疼。</br>说实话刘曜看刘泰是真不爽,如果不是真没打得过的把握,刘曜早就想去削刘泰了,但问题是这不是没把握啊!</br>但刘曜明白,自己这次如果不在石勒牵制时把刘泰打败,哪怕只打破刘泰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好,等到刘泰收拾了石勒,掌握了黄河以北的资源,到时候就是刘泰打自己了。</br>毕竟当初刘秀是怎么统一天下的,刘聪是怎么干掉西晋的,刘泰只要休养生息,然后按照样板进攻就好。</br>到时候自己拿什么去抵挡,等到那时候自己就更没把握了。</br>所以在这时候,刘曜倒是询问了一下朱纪这个带着文武百官拥护自己的太傅。</br>朱纪听到刘曜的话不由苦笑,然后缓缓道,“臣这几日在街边听得有谣言谶语。”</br>在场所有人听到朱纪的话不由严肃起来,因为这时代凡是涉及谶语之类玄而又玄的东西那可是无数人去钻研的。</br>而且街上听到的像是什么童谣之类的,有时候更是某些大佬想要推动某件事情,而放出来的一点点的风声,所以没有任何人敢小看朱纪的话。</br>朱纪看看众人,然后道:“说如今改朝又换代,胡人纷纷乱不止,要问何处求安泰,卯金修德武天子!”</br>朱纪缓缓说到这里,坦然道:“那位齐王的心可大着,纵然陛下可容忍他,但他若打败石勒,怕贪欲无尽,成刘秀旧事,践金刀之言。”</br>“胡说!”刘曜脸色变了变,对朱纪说道,“刘乃是国姓,刘泰不过沾了光而已!”</br>刘曜的话的确是这么说,但心中却也或多或少有几分不安,因为他明白自己的辩驳实在太苍白了。</br>金刀之谶,这个汉末后,所有野心家都避不开的谶言,在这一刻出现在刘曜面前。</br>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到王莽篡位,共计二百一十年。</br>在这之后,金刀之谶第一次出现,而刘秀消灭群雄,重新建立汉朝,又应验了这句话。</br>在之后汉末汉献帝禅位后,就在很多人本以为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汉朝该彻底灭亡。</br>刘备又挑起了蜀汉的大旗,重新延续起了汉祚,甚至连孔融这种大儒,为了驳斥金刀之谶,都说出了天子并非牟金刀的言语。从而侧面说明金刀之谶所带来的影响。</br>没办法,大汉统治期间辉煌的文治武功给百姓和民族带来了深刻的记忆。</br>同时也赋予了刘氏在民间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就是金刀之谶的根基。</br>对于其他刘姓之人来说,金刀之谶不论自己造反,亦或者自己成为皇帝,都是自信自己才是应验金刀之谶的那个人,这金刀之谶是自己的助力,</br>但刘曜不一样,刘曜虽然是刘姓,但却改了国统,继承匈奴冒顿的国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