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差别对待(2 / 3)
住基数大呀。
不管喜欢你的是老爷们儿还是小姐姐,你在舞台上卖票,在商演上卖票。
最终统计的都是人数。
这也就意味着,老秦的确是受观众欢迎。
其他的师兄弟,即便心里再怎么不服气,都不得不认可这一点。
这一点,周浩心里也有数。
不过他还是不服气。
一种说起来很莫名其妙的情绪。
以前周浩对师兄弟们的态度,其实没有现在这么别扭。
他就算没有获得最后的冠军,心里也不会有太多想法。
但是经过几轮比拼以后,周浩的想法已经改变了。
这种改变,甚至连他本人都没有察觉到。
不管谁站在舞台上表演,周浩都有一种傲然的态度。他感觉自己表演的,肯定要更好!
一开始冒出这种感觉的时候,把周浩自己给吓了一大跳。
要知道,这跟他以前的想法,可是完全相反。
以前不管哪个师兄弟在舞台上演出,周浩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那些师兄弟们的优点。
他会在一旁学习和揣摩。
就连老秦的表演都不例外!
但是现在,他的心态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这个转弯转的太大了,以至于周浩非常的不适应。
后来还是跟岳哥一块儿聊天,跟岳哥交流的时候,周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这就是一个演员到了某个特定的阶段,必然会经历的事情。
不光周浩,岳哥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那是刚参加完喜剧人不久,他成为了喜剧人的第2季总冠军。
当时岳哥就有这样的心态。
不管谁在舞台上表演,他都想把对方给拽下来,然后自己上场。
他认为,不管对方说的怎么样?
包袱都没有自己说的响。
不管任何人,都一样。
这里面的潜台词,就颇让人意味深长了。
要知道这可是连郭老师和于老师,都包括进去了。
但这就是岳哥当时最为真实的想法。
郭老师和于老师也一样。
零六年的郭老师,零六零七年的于老师。
都有过这样的阶段。
内心极度膨胀,不管谁,说相声也说不过我。
这一点,甚至不仅限于他们这个团体。
其他的相声演员,后来看他们的采访,其实也能感觉到他们身上这个极度膨胀的阶段。
只有过了这个极度膨胀阶段以后,才能返璞归真。
周浩虚惊一场。
不过他还是虚心的跟岳哥请教,自己要怎么把这个阶段给渡过去?
“用不着,该过去的时候,自然会过去。”
这种极度膨胀的感觉,跟环境和演员的积淀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有等身边的环境发生变化,又或者演员把自己的积淀,消耗的差不多了。
他们才会想办法,另谋出路。
在这之前,极度膨胀的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谁都不例外。
“你也不用太过担心,在舞台上多摔打一番就好了。当年我们师父憋着一口气儿,玩命说相声,说了两三年。师父那么大能耐,两三年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你消耗不了那么久……”
这一点,岳哥深有体会。
他极度膨胀,连半年都不到,状况就有了缓解。
他学的节目,已经演的差不多了。然后从头开始创作,他创作的速度,又赶不上观众看的速度。
很快就盯不住了。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岳哥才彷佛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师父郭老师一样。
一直到现在,郭老师还在创新节目,而且是几乎每年都有新的节目。
这实在太不容易了。
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懂,郭老师想要做到这一点,背后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他在这一行的天分,又究竟有多高?
岳哥的一番开解,帮助周浩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这样一来,他也能客观对待自己的心态变化了。
别的不说,他对老秦的名次不服气。
那怎么办?
第3轮,想方设法再赢回来就好。
周浩要当逗跟。
而且为了节目效果能好一点儿,接下来这几期节目,除非有什么意外。
否则的话,周浩全都会挑那些好捧跟。
比如说九良,九郎,四哥,栾哥等等。
这么一想,其实还挺刺激的。
有人把搭档形容成夫妻,逗跟的就是一家之主,捧跟的就是家里的贤内助。
这么一想,周浩每次表演换一个捧跟的搭档,就好像换了一个贤内助。
还是挺刺激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