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靖海侯反戈一击,把事做绝(2 / 3)

加入书签

……

泉州城头,清廷大旗被扔下。

一面临时赶制的白绢黑墨“吴”旗,缓缓升起。

多名施家族人携带靖海侯金印,快马冲出城门,前往福州接洽。

泉州城门大开。

千总以上将官集体剪辫。

剪辫之后,施令洋亲率水陆精锐南下进攻漳州府。

3天后,

驻扎在莆田的吴军 4艘江南级、 6艘运兵船驶入泉州湾兵不血刃的接管了码头、军港。

傅聪站在城头望着己方步兵开进城门,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不久之后,他被提拔为外务部隶属的外联署署长。

新部门,新征程。从而开启了吴帝国毁誉参半的“强势外.交模式”。

……

漳州城,祠堂中。

海澄公黄仕简脸色死灰,坏消息一道接着一道传来。

毗邻广东的老巢平和县已失陷,自己的 2个儿子、 4个侄子战死。

海澄县一名千总突然反水。

施令洋的一支偏师搭乘海船绕开了金厦,在接应下划着舢板从海澄县龙海滩涂登陆。

漳州,已成瓮中之鳖。

三面受敌。

……

他望着历代祖先牌位,失态的放声大笑。

“不甘,不甘啊。”

亲兵们惊恐的望着他像一头发疯的狮子在祠堂里泼桐油,然后,手持烛台四处纵火。

“大人!”

面对一众想抢救自己的亲兵心腹,黄仕简拔出佩刀逼退。

厉声喝道:

“滚。”

“都滚。”

“我死后,尔等自寻生路。逃命、投降、做匪、出海都可以。”

火势逐渐蔓延,城中黑烟冲天。

这成为了压倒漳州城防的最后一根稻草。

……

此时,施令洋的 15000大军已在城外。

望着城中腾起的黑烟,他低声嘱咐:

“传令下去,见人就杀,此战不要俘虏。”

“嗻。”

在鼓声当中,乌泱泱的兵丁扛着云梯杀向漳州。

当面之敌军心已溃,只需轻轻一推,后面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打这种鸟仗最爽了。

正如施令洋所料, 5000多守军打着白旗放下吊桥投降,迎头撞上了施家的火枪队。

枪声不绝

施部的兵丁展开了一边倒的杀戮。

……

施令洋爬上城郊鼎寨山俯瞰战场。

他早就想好了,一定要抢先杀光所有效忠海澄公的士兵、官绅以绝后患。

施家一脉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对历史足够了解。

靖海侯和海澄公,都是国姓爷郑氏旧人。

初代海澄公出身低微仅仅是个衙役,后成为郑氏悍将,却在明清大战的关键时刻带着精锐,以及储备了海量兵甲的坚固堡垒海澄县一起投靠了清廷。

郑成功被气的吐血。

天下大定后,靖海侯和海澄公两家同在福建但关系恶劣。

清廷历来是用海澄公一系防备自己。

所以,

如果今日自己仁慈,留下俘虏。他日吴皇就会释放重用这些原海澄公系官兵来制约自己。

帝王心从来如此。

……

火焰、屠杀

士兵们在充分释放着心中的暴虐。

施令洋站在 70余丈的山顶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人什么要往上爬?

因为爬上山顶看待世人,就像人类看蚂蚁。成千上万的蚂蚁因自己一吹而动,一意而死。

施令洋抬头仰望,天空湛蓝,纯净空透。

他想,

天上应该是皇帝的独享视角吧。

在皇帝眼里,所谓的世袭靖海侯也只不过是只豺狗罢了。

……

不知过了多久,

一名施姓军官爬上山顶,低声禀报:

“侯爷,广州吴军第 5军团校尉苗有林苗大人来了。”

“走,下山恭迎。”

苗有林骑在马上望着宛如地狱的漳州城外。

不远处,靖海侯的士兵们正在搬运尸体,一具具丢进九龙江,冲入大海。

苗有林表情复杂,招手示意幕僚跟上来。

俩人低声交谈。

幕僚一番分析,他焕然大悟。

苗有林这个人好就好在能够认清现实。他知道自己没那个文官脑子,所以遇事愿意多听幕僚的。

“夫子,我已经推荐你入学资格了,明年开春去报道,毕业了外放个知县不成问题。你想去哪个省?我帮你运作运作。”

“谢东翁。”

……

幕僚按捺住心中狂喜,低声道:

“如果可以的话,在下还是想回广东。”

“确定?”

“确定。”

苗有林满口答应。

他以为是幕僚向自己表忠心,实际压根不是。

第 5军团驻广东一年,但不代表会永驻。野战军团说走就走,不过陆军部一纸调令罢了。

幕僚只是判断在广东沿海当知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