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乡试开始(2 / 3)

加入书签

他是为姑娘着想,前儿珍大爷、小蓉大爷殁了。满城沸沸扬扬,老爷的邸报都传到家了......幸好小姐不在东府,不然就进了教坊司。咱们也得被发卖!”一日夫妻百日恩,得知这个消息时。她不痛快了一段时间。秦可卿掸掸裙子:“父亲常有差事。一有了师弟这个学生,官运亨通。指不定能做到侍郎老爷,他是不是福星”“是。”宝珠、瑞珠一起点头:“他也是姑娘的福星。”秦可卿笑语盈盈,手中针线上下翻飞。“那就成了,求不如不求,争不如不争。只要父亲、小弟过得安好,我们就没罪受。”说完,心里却在想:“此事和师弟有关系吗若是这样,我非红颜、却是祸水......”..............这段时间,荣国府倒是很平静。毕竟谁也没对贾琮科考、乡试抱太多信心。本来,贾琮也只是当做磨练的。北方小麦,秋天播种。次年夏天收。中东传过来的小麦是北方主要作物。此外北方习俗是七月祭祀青苗神。七月十五祭祀麻谷。面对久雨不晴要“扫晴娘”(陕西叫做扫天婆)。这些在贾琮院试之后,岁考时就见识过了。杂种、轮种的还有黍、粟、番薯等。番薯最早由福建、广东、云南种植。由吕宋、安南传入,亩产千斤。是古代农民充饥的首选。今人要得知古时宛平的情况。多半还得看看沈榜的《宛署杂记》。马车走过官道时,秋日还不见麦浪。气息是翻耕、犁耙过的泥土味道。到了顺治门市集。西郊外的宋里长带人拦车请字。谦卑笑道:“贾小相公是咱们大楚第一神童。前儿祭祀青苗神没赶上,今儿还请写几个字。”“小事。”贾琮下车接过毛笔,略一思索,便写道:两旗兮,分张。舞轻风兮,悠扬。神之司兮,我疆。愿田每每兮,立我青秧。不穰不葇兮,无好无妨。无雨无阳兮,百谷登场。惟神降康兮,报以蒸羊。虽然说求神没用。但是自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求神保佑直到现代农村都有。尤其是元明以来。种植、丝织、好事、坏事,样样都要求神,花样百出。请秀才写字也被认为风光。宋里长不懂意思,装模作样颔首道:“看看,这字写得真好,意思也好啊。”几个农民只是来看看神童模样的。听了宋里长说这幅字装裱上能感动青苗神。他们犹如穆斯林一般虔诚,送礼、送特产。贾琮笑着随便收几样,他只觉得悲哀。这就是古代农民。如果有人亵渎了他们的神。他们能抄起锄头镰刀拼命。在江南种桑养蚕的许多忌讳,比青苗神还厉害。为了那个神,织工、桑户不理官府。特定时期不许进门。官府为了大局也只能顺从。报名、填亲供、领号、进孔庙。西路厅参加科考的秀才,目测有数千人。未出题之前。贾琮桌号是同年关注点之一。王浩过来附耳道:“罗奇才有一个好友魏无智,是他表亲。良乡县学诸生,一到宛平。酒会上扬言要替他表哥报仇......”贾琮暗暗点头记下,随着另一方周六合的眼神指引。果然瞧见西角落一名精瘦儒生。一直冷冷盯着自己,如芒在背。旧时孔庙对于贾琮这样的现代人。自从八股成为贬义词。“打倒孔家店”席卷全国。文庙、孔庙在今人印象中是很陌生、很古老了。大楚在八股取仕上沿袭明制并更加规范。大成殿设立至圣孔夫子塑像、亚圣孟子塑像。以及儒家“十哲”塑像,科考选拔之前。学政、考生皆要按照礼仪焚香、洗手之后参拜。贾琮虽然走了八股之路。但心目中要说对儒教有多么尊敬.....倒是不见得。科考的考场设在东西庑七十六楹。参考的秀才,根据名额规定。只有少部分能送考乡试。唯有过了乡试中举人,才能无限期参加会试。西庑二十四楹内。贾琮安静地于东南角铺纸、磨墨。对于西北角魏无知的冷眼而视。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等所有考生过了搜检坐定,衙役到位。才有几位身穿皂服的差爷各自分到几间考房。手举木牌公告穿梭。这次乡试选拔的科考题目出自《中庸》二十六章。是大题: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鱼鳖生焉,财货殖焉。中庸这一段是叙述天地山水自然界的话。即便它文字古老。却是现代高中生都看得懂、听得懂。算是比较好记的一段话了。试帖诗题目:“卓荦观群书”得“书”字。所有八股文考试。录取标准都绝大部分倾向于头篇八股文。其他的试帖诗、判、诰、表、论,仅仅作为参考。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八股文不是很优秀,其他东西很卓越。也能增加考官印象分,从而录取。不过八股文作为第一标准是普遍情况。此次癸酉科考。贾琮的好友周六合、王浩、张冇才皆在。西路厅五县生员大部分到齐。不来的是守孝、出事等原因。右边旁坐的那位仁兄林浩是近视眼。看不清,便推了推贾琮:“贾神童,此句题目是什么”“《中庸》二十六章一篇,卓荦观群书得书字。”贾琮好心答道,那位仁兄谢过。规规矩矩地写完一篇八股。已经过了一个时辰,字数大约五百多。考试的纸张官府印发,红格纸、十八列。包括草稿纸也要收回。试帖诗的作法除了基本原则是颂圣。十六句从开头到结尾,也是完全按照“八股文模式”来做。破题、承题直到对比、结尾。必须紧紧围绕题目“书”字。那位仁兄再度小声问道:“贾神童,我忘了,书字是什么韵啊”古代读书极度不易。试帖诗、八股四比除了背诵启蒙声律。还必须记得所有声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