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拉开差距,全球第一可不是瞎吹的(3 / 4)

加入书签

我听说启明星科技那边准备把启明星9号的发动机继续使用在启明星9号max以及未来的星舰系列火箭上。”

“它们的处理方法就是捆绑更多的发动机,从而满足发射的吨位需求。”

德米特利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给说了出来。

很显然,他觉得多发动机捆绑的方案,将来还会是国际主流的一种方案。

这种方案的成本肯定是比单独的去开发全新的发动机要简单。

要不然为了某一款火箭去重新开发一种发动机,那个成本是很高的。

关键是这种新的发动机的性能是否稳定,也不好说。

要是能够把一款通用的发动机不断地捆绑发展,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研发经费,也能通过提升产量来降低这款发动机的成本。

最终的经济效果肯定是非常的显著。

“美利坚和华夏人选择的道路都是比较取巧的,一款发动机怎么可能可以满足不同火箭的发射需求呢?”

“只有根据不同的火箭需求设计不同的发动机,才能生产出性能最好的火箭出来。”

格罗京是奠定的旧时代北极熊航天人的态度,觉得自己坚持的东西就必须坚持下去。

过去北极熊有各种型号的航天发动机,这里面肯定可以找到一些适合现在需求的。

他们需要做的只是在那个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再开发和验证而已。

“或者我们找个时间去启明星科技那边交流一下?”

“华夏的航天产业,有不少技术都是来源于我们。”

“我觉得他们应该也是很有兴趣跟我们好好的交流一下的。”

德米特利没有继续坚持要搞捆绑发动机的方案,而是换了一个角度去跟格罗京建议。

当然了,他自己也是想要借着这一次的机会,看看有没有可能跟启明星科技那边做一些合作。

就像是格罗京说的一样,它们自己有各种发动机可以选择。

但是如何把这些发动机捆绑到大推力的火箭上面去,却是需要好好的考虑的。

这里面肯定是需要结合最新的控制系统技术才行,要不然捆绑的发动机越多,控制越复杂,半空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个倒是可以试一试,华夏航天科技的钱俊峰已经邀请我好几次了。”

“到时候让他在中间联系一下,我们一起过去交流一下。”

虽然华夏的航天技术以前是自己的小弟,但是现在小弟的水平提升了,格罗京倒也是愿意过去交流一下。

而就在这个时候,在羊城外海的海上发射平台上面,启明星9号正缓缓的进行再次降落。

当火箭在特殊的支架支撑下,稳稳地立在平台上的时候,附近的指挥船上立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意味着启明星9号成功实现了海上发射,技术成熟度进一步的提高了一个等级。”

“曹总,启明星9号成功实现海上发射,现在就等一级火箭把卫星送到指定的轨道,今天的发射任务就圆满完成了。”

赵思宇心情颇为激动的在旁边汇报着最新的情况。

虽然之前技术团队已经做了许多的模拟,觉得这一次的发射应该是可以顺利的进行。

但是应该归应该,实际上是什么情况,还是要最终试过了之后才知道。

现在好了,一切都水落石出。

启明星9号的性能,一如既往的稳定。

“西北发射场那边,也一切顺利吧?”

今天是启明星科技第一次实现了两枚火箭一起发射。

这对公司的技术协调能力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

虽然大家的关注力都是放在了海上发射上面,但是并不表示西北发射场那边就啥都不用管了。

“那边发射升空的时间是几乎一样的,刚刚也已经顺利的实现了一级火箭的回收利用。”

“今后我们的启明星9号发射,只要按照既定的流程去推进就可以了。”

发射的次数多了,各个环节的流程按照规定去做就行了。

启明星9号是按照标准化的流程生产出来的,将来计划生产的数量会超过20枚。

并且启明星9号和启明星9号max上的不少零部件是通用的,这种情况下,生产难度也是下降了不少。

这对启明星科技来说,意义还是很不一样的。

“以后是不是在合适的发射窗口的时候,可以同时将几枚火箭在同一个发射场中送上空?”

“或者以后我们的火箭发射,是不是可以进一步的简化?”

将来启明星科技这边还有大量的火箭发射安排。

这些安排肯定是越简单越好。

“这个我们作为转向的推进方案在内部具体讨论一下。”

赵思宇不敢托大,觉得还是确认清楚一下再回答为妙。

而就在他们交流着今后努力方向的时候,来参观的那些嘉宾想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潘代表,我们今后的一些军用的通信频道,是不是可以考虑也用星链来专门进行对应?”

林国江正好跟潘军站在一块,知道对方的身份之后,慢慢的也聊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