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对传统婚姻的思考(1 / 4)
志恒小时候,爷爷是家长,家长的言语和行为,对志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爷爷经常给别人介绍对象,并主持一些人家的结婚仪式。结婚是个很热闹的场面,小时候觉得特别有意义。志恒梦想长大以后,也希望成为里面的主角。想找一个喜欢的女人一起生活。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一直在心底里珍藏。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人人都可以有的梦想,志恒却那么遗憾和失望。因为自由恋爱,加上其他原因,他没有经历隆重的传统婚姻洗礼。这些年婚姻的不幸,使他心中产生了一种,新婚姻梦想。 如果不是遇到薛冰,或许遇到某一人,或许运气不会这么差。这样的现实,他厌倦了。他期望,薛冰会对他更狠些,彻底结束这样的婚姻。然后,流浪到其他城市,再开始自己新的人生。不在看这个伤心的地方。 想起爷爷,就想起农村喜庆的婚姻和婚礼。 前些年的农村,男人女人成年后,是需要媒人去说媒的,自由恋爱的很少。人长大了,成家是很重要的事。一个人的一生,结婚成家非常重要。如果说媒说的好,这个人的一生,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实上,比翼双飞、琴瑟和谐的家庭,关系着人的生存质量,并促进社会的繁荣。 爷爷口才比较好,听爸爸说,爷爷曾经当过村长。 和蔼、善良的爷爷,爱成人之美,他给别人介绍成好多美满的婚姻。村里也有人家请他说媒。 传统观念中,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媒妁”指的就是媒人。请媒一般是男方的事,若女方对婚姻也有意,则可以双方派人互访。有时,女方的条件占优势,甚至可以委托媒人介绍,让男方“倒插门”,叫“入赘”。 古书记载,媒人又被称为“月老”、“红娘”。据唐人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来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奇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妻。”后来便有了“千里姻缘一线牵”之说。“红娘”最早见于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的一篇传奇故事《莺莺传》。经长期流传,“红娘”成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因此,称媒人为“红娘”的说法更加盛行了。同时,此种称法更含有褒意,表露出对媒人的重视、友好和赞扬。 说媒,确实需要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而且要能基本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情况,又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使双方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来往于男女两家,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又有地方说媒人要吃十八嘴,并不是夸张。主要是为了奖赏其奔走撮合之劳。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鸭、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 经过说媒过程,也促进了男女双方锻炼好的品行。媒婆是个红娘宣扬的过程,也将来是个好的家庭矛盾调停人。在历史上,自觉形成了女性的种种自我规范,如《女戒》、《女论语》之类。关于好丈夫的标准,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古代女性从未也无法公开提出,但是,好丈夫的标准始终存在着。 任何事,都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好处,媒人是一种经纪人的活动。不能因为存在过,一些的弊端,而忽视了它积极的一面。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路上有坑就不走路。男女相互了解,找一个性格相投的人过一生,媒人在这里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红娘也是有信誉的。没有信誉,骗了一个人,那么,下一家,是不会请的。过去,没有工商登记制度。口碑就是信誉。当然,一些家,为了艺术效果。夸大了老式婚姻风俗弊端,是艺术的需求。我们还要,还原事务本来的面目,不能偏薄某一方面,也不能夸大某一方面。 几千年来,家庭和睦的比比皆是。真正不和谐的家庭是非常少的。一个县长管一个县,就是基础组织家庭单位做的好。反而,今天,法院案件多如牛毛。婚姻案件多如牛毛。就是基础家庭成立前,没有做好充分了解和搭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注重家庭细胞,这个社会机体不得病才怪呢?其他物质不也是这样道理吗?一块砖,它的粒子不牢,就会容易疏。一根木头,没有牢固木质机理,木头就会糟。管理社会,说的模糊一些,一言以蔽之,其实就许多家庭的统一管理。好比一个人,细胞好,人才好。不注重家庭的指导管理,国家的治理就会很难。所以,国家要注重家庭的建设和稳定,方才社会稳定。不注重家庭稳固的社会,就会根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