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称帝(1 / 2)

加入书签

汉朝的爵位制度其实很复杂。

最开始,是沿用的秦朝的二十等爵制度,不过另外设立了王爵。

最开始的王爵,是有功之臣可以得到,不过后来汉高祖刘邦把异姓王斩尽杀绝,从此之后,王爵就变成了只有皇室可以得到。

王爵之下,就是二十等爵,这二十等爵就是二十个级别,从最低级的公士开始,一直到最高级的彻侯。

不过后来,汉武帝刘彻在位的时候,为了避讳,彻侯变成了列侯。

再然后,也是因为汉武帝,常年和匈奴交战,为了筹措军费,开始卖爵位,二十等爵制度,除了最高级的列侯和关内侯不卖,其他的爵位,皆可出售,花费一些钱财或者粮食就可以买到。

这个风气,发展到东汉之后,就更加盛行了。

特别是汉灵帝时期,不仅是爵位可以买卖,就连官职都可以卖。

除大规模赐爵外,汉朝后期又正式实行卖爵制度,出钱可以买爵,入粟可以买爵,用奴婢也可以买爵。入粟买爵的办法导致爵位的泛滥成灾,军功爵制也失去了原来奖励军功的作用。

导致,到了三国时期,随便一个什么人,拉出来,都是什么什么侯。

完全失去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刘争正是觉得,这样的爵位制度,没有什么吸引力,顶多就是一个名头而已,不实在,所以想要改变爵位制度,启用类似现代军衔这种模式来给自己手下的这些文臣武将册封爵位。

一共十二级。

武将就用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少校,少将,中将,上将这样的十二个等级的制度给他们册封爵位。

而从事政务的文人才用学士,硕士,博士,院士,四个称呼,分一二三等,同样是十二级来决定他们的爵位。

这样一来,简单又好记,大家还没什么好比较的,晋升制度也比较完备。

新的爵位制度,能够带来新鲜感,同时彰显出刘争的与众不同,还要他显示爵位高贵的程度。

在考量了一下这个制度之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称帝之举终于在吴郡开始。

在既定好的日子里,这吴郡里就已经开始张灯结彩,很多百姓们,都知道了,过两日这个地方,就会变成刘争新的帝国,而吴郡,从今天开始就不会再成为吴郡了,而是帝都。

登基之日。

吴郡城外,一个提前修建好的祭天大坛早就准备好。

刘争穿着龙袍,在文武百官的率领之下,开始举办祭天大典。

站在高台之上,拿着顾雍和张昭写的檄文告示。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宣告上天,代汉称帝。

言辞之中,虽然没有说刘争的皇室子弟身份,但只要是一个刘姓,往祖上寻根问祖的,总是皇室后裔,刘争瞎掰一个诸侯王的后裔,也没人敢说什么,只是刘争懒得去做,他不在乎这个,直接宣告上苍,自己称帝,国号为汉,并且直言,讨伐傀儡皇帝刘辩,逆贼袁绍。

刘辩就如同更始帝刘玄,而袁绍就是一个代汉自立的王莽,只是还没到王莽那一步而已。

而刘争,自然是自比光武帝刘秀了。

虽然说这样会触怒何苗和袁绍这两个大将军,让他们对刘争发起讨伐。

但是刘争根本不害怕,反正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鱼死网破的地步,就算刘争不称帝,他们也不会放过刘争的,与其如此,还不如称帝,就算是死,也好歹是以皇帝之礼下葬啊。

格局就不一样。

祭天大典结束,刘争在皇宫的大殿里,当众开始册封文武百官。

刘争没有完全沿袭汉代的官职制度,三公九卿制度虽然保留,但是他增加了内阁制度。

以许攸、士燮、顾雍、张昭为四位为内阁成员,辅佐刘争处理政事。

袁舟为丞相,居百官之首,俸禄最高,掌佐天子,助理万机。

黄忠为太尉,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专掌武事,地位和丞相相同,为最高的武官职位。

陈登为御使大夫,行使副丞相的职权,是丞相的助理,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

袁舟,黄忠,陈登,位列三公。

郭嘉为太常,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

典韦为光禄勋,主管宫廷内的警卫事务,同时他又是锦衣卫副指挥使。

周瑜为卫尉职掌宫门卫屯兵,是一个武职,是皇帝的禁卫司令。

蔡瑁为太仆,掌车马。

张闿为廷尉,掌刑罚。

曹操为大鸿胪,掌列王纷争,边疆蛮夷。

糜芳为大司农,主管全国的赋税钱财,是汉朝的中央**财政部,凡国家财政开支,军国的用度,诸如田租,口赋,盐铁**,均输漕运,货币管理等都由大司农管理。

陆骏为少府,主管皇室的财钱和皇帝的衣食住行等各项事务。

九卿之中,还有一个宗正。

这个官职,多是以皇帝亲属任职,不过刘争目前没什么亲属,最后就暂时不设立宗正,让他先留着。

三公九卿的官职一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