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再去诸葛家(1 / 2)
再去诸葛家
189年九月。
九月的到来,就有了秋天的寒意,只是还没有冷的那么早,温度最是舒服。
刘争只带上了自己亲兵,以及周瑜孙策等几个军事学堂里的年轻人,前往琅琊郡的阳都县城诸葛家。
打算这一次,直接邀请诸葛瑾前去扬州的军事学堂学习,顺便让整个诸葛家族迁移到扬州去。
诸葛家族在当地还算是有些名望,毕竟诸葛亮的父亲和祖父都算是有些地位的人,家中虽然不是名门望族,却也是在小小的阳都县是大家族了。
不过诸葛亮父亲诸葛珪死后这种情况就有了一些改变。
家中没有了顶梁柱,只剩下几个孩子,自然而然在县城之中就会受到其他大家族的排挤。
虽然有诸葛亮的叔父,后来收到消息,赶来祭拜过世的大哥。
甚至同意收养诸葛亮等几个孩子,不过诸葛玄毕竟不在阳都,需要举家搬迁到诸葛玄所在的地方去,这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
刘争带着自己的人来到阳都县,再次拜访诸葛家的时候,恰好赶上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也回来准备带领诸葛家这些人举家搬迁离开这。
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历史上是刘表手下的一个小官吏,后来投靠袁术在袁术的安排下继任豫章太守。
豫章太守本是周术,周术死后便是诸葛玄在豫章当太守,不过因为刘争的出现,提前将豫章郡给占领了。
导致,诸葛玄也和历史上的轨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本诸葛玄依然在刘表手下当小官,是长沙境内县里的一个小县城的县丞。
长沙本来是属于刘表的,不过后来被刘争占领了之后,诸葛玄也就同样投靠了刘争,只可惜刘争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帐下有诸葛玄这么一号人物。
刘争带着典韦、周瑜、孙策等人重新拜访诸葛家的时候,正巧赶上了诸葛玄正在游说诸葛瑾的家人。一方面是帮助诸葛家料理后事,另外一方面就想将诸葛家现在的这些人接往长沙生活。
只不过在家族商讨这件事情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分歧。
诸葛玄提议变卖在阳都的家产,举家搬迁到长沙郡,但是诸葛瑾的后母并不同意这样做,毕竟这里是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突然离开总是有些不适应。
当然,最主要的是,家族之中除了诸葛瑾十五岁能够自立之外其他孩子都不过十一二岁,小的甚至才几岁,这样的年纪很难自己照顾自己。
只有诸葛玄这个做叔父的照顾他们。可如此一来,就不得不按照诸葛玄所说,举家搬迁到长沙郡。
“嫂夫人,此番前来料理兄长后事,最主要的是想将你们一起接往长沙郡生活你看何时启程会比较好?”
作为小叔子,诸葛玄倒也对这个大嫂还算比较尊敬,虽说这个女人只是后来嫁给自己的大哥,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明媒正娶的大嫂。
可这个大嫂却并不打算按照诸葛玄所言,在他心中诸葛玄只是贪图诸葛家的钱财而已。
若是还留在阳都县,家产什么的都还在,不管怎么说,她这个当后妈的也有一些生活来源,也能自己当家作主,可若是听从诸葛玄的话,举家搬迁到了长沙郡,一切可都要听从诸葛玄的,到时候人在屋檐下,总是要看诸葛玄的脸色。
所以这就是诸葛亮继母不愿离开阳都的理由。
“二弟呀,非是我这个当嫂子的不愿离开阳都,而是那长沙郡人生地不熟的,举家搬迁过去,总是感觉有一些陌生不太好吧。”
“嫂夫人,你放心,虽说我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好歹如今在长沙郡也有个一官半职,照顾你们一家老小还是不成问题的,若是你们,不想离开,一直停留在阳都县,虽说如今琅琊和长沙都归属刘争大人所有,我过来倒也不需要耗费太长的时间,可是天高路远的总是无法顾及你们,照顾不到你们孤儿寡母的。”
诸葛玄这么一说自然也是说到了继母的心坎里。毕竟家中还有五个孩子要养。就算依靠这些田产能够有些收益,但五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各种消耗还是很大,若是能够让诸葛玄帮衬一下,不管怎么说也能够减轻很大的负担。
不过继母可没有那么容易说动,她灵机一动继续对诸葛玄说。
“我看不如这样吧,我年纪大了实在不愿迁徙,就留在阳都县养老吧,小叔,你把这些孩子带过去,好生照料如何?”
诸葛瑾,诸葛亮等人始终和继母也没有血缘关系,在继母的眼里虽然有一个母子的情分在,却没有那份亲情。这样一来就会让继母对诸葛亮等人的行踪以及生活,并不太放在心上。
不管是他们留在阳都县还是跟随诸葛玄离开,对继母而言都无所谓。
诸葛玄一听自己嫂夫人这般言语,聪明的他自然是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却也不再多说,知道多说无益,只能心中叹了一口气,满口就答应了下来。
“好吧,既然如此也只能这样了。”
说罢,诸葛玄就打算告辞去和诸葛瑾诸葛亮等人吩咐一番,让他们收拾收拾行李,过几日便启程离开。
不过恰好在这个时候刘争带人来拜访了。
当然刘争来拜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