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长沙郡(1 / 2)

加入书签

长沙郡

吴氏长沙国灭亡之后,当时的汉帝又让自己的一个庶子重置了长沙国。

史称刘氏长沙国。

刘氏长沙国的第一人诸侯王叫刘发,说起这个刘发,也是有意思的人。

刘发的母亲唐姬,原来是汉景帝程姬的侍女。一次,景帝召幸程姬,程姬因“有所避,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当时,景帝因酒醉不知,直到唐儿怀孕,才发觉所幸并非程姬,便将其所生之子取名为“发”。

景帝即位后,分封皇子,刘发因其母出身低微而无声,被封到离京师较远的长沙。

据传说,刘发离别长安,来到长沙后,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曾“运来长安之土,筑台于临湘城内,以登临遥望”。后来,这座望台因刘发溢号定王而称为定王台,遗址即后来的长沙市图书馆址。

两千多年来,刘发的慈孝思亲之情一直深深地感染着人们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些事情也正是因为刘争本就是长沙籍的人,才听书过一些。

刘氏长沙国和吴氏长沙国有很大的区别。

吴氏长沙国还能够称之为国中之国,但是到了刘氏长沙国的时候,因为当时的汉帝见这些诸侯国有逐渐做大之势,进行了一番改制,将诸侯国的内政全力废除,诸侯王不再管辖国内的内政,各色官员统一都朝廷委任。

因此,诸侯国势力大大消弱。

为什么刘争对于长沙国的事情,这么了解呢,这其实主要还是,长沙王刘发他本身没有什么太多的话题性,可是他的后代就很了不起了。

刘发的直系子孙,五世孙刘秀,乃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被称之为位面之子的光武帝!比肩汉高祖刘邦的天命之子。

是一个聚集位面气运于一身的男人,就连穿越者王莽都要败于他手。

当然,长沙国在光武帝刘秀时期,就已经被废除,到现在一直都是长沙郡,只不过这长沙郡,虽然属于朝廷,却因为地理位置偏远,远离洛阳朝廷,加上山林茂密,有大量的山越人存在。

长沙郡附近几个大点的城池,还被朝廷纳入统治,很多城池之外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山越人自行建立营寨,村落,实行自己的统治,特别是很多山贼,流寇出没。

让长沙郡表面上还处于大汉的统治之中,实则早也是不纳王税的非法之地。

所谓的山越人,其实就是山贼。

那些不纳王税的山贼,占山为王,自行拉拢人马,占据山头,形成武装的割据势力,人数从数百人,到上万人不等。

有一些人,闹腾的动静比较大,甚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只可惜毕竟实力不够强大,面对汉末的诸侯势力,轻而易举的被消灭了。

但是如今,这些山越势力还未被消灭的情况

下,可是一股不小的可怕力量。

其实关于山越的来源和族属,一直是各方的争论点。后世一些史学家认为“山越人是秦汉时期南方越人的后裔”,其中又有山上土著说,吴越遗民说,武帝迁闽瓯逃亡说等。

也有一些史学家则认为“山越即山民、宗部”,与普通汉人无异。占山为匪,或是久居山中避乱的普通汉人后裔,如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描写的类似。

种种说法不一。但山越作为一个广阔五省的分散武装集团,单一来源的可能性很小,更多是兼而有之,其中固有当地土著,也有上山为匪的普通汉人,亦有外部迁入的百姓。

东汉末年,吏治混乱,牧野割据,兵连祸劫,劳动人民为避战乱,逃入深山,有的豪强大族也往往合宗入山,甚至发展成匪盗。如在北方的徐无山中,田畴率其宗族,且耕且守,收纳其他入山汉人,数年间发展至五六千家,还自立法度。

又如关中山贼山郑甘、庐水等。这在三国时期是普遍的现象。在孙氏统治下的江南,山越、山贼、山民、宗部等词也时常互用,甚至将不服从孙吴统治的其他农民革命势力也一概的称为山越、山贼,如严白虎、祖郎等。

刘争需要的就是现在这些山越势力割据的现象,他打算趁着天下大乱,何进祸乱朝廷的这段时间里,先将荆扬两州的山越势力清剿干净。

将山越势力纳入麾下,既能够短时间里壮大自己的兵马队伍,同时又能够起到练兵养兵的用途。一举数得。

就像后来的吴国大帝孙权,时不时的派人去山越地区剿匪,既可以将他们积攒下来的钱粮收为己用,同时又能够将这些俘虏全部纳入自己的麾下,补充军队的壮丁。

两天之后,刘争率领自己两万多所剩兵马来到了长沙郡周边的一个小县城。

到这和周仓会合,他并没有直接带人去攻打

长沙郡,若是直接攻打长沙郡,多少还是会冒犯大汉朝廷,一旦长沙郡郡城被攻破,那些逃亡的官员便会去朝廷启奏,汉庭到时候继续组织人手反而过来攻打。

这可不是刘争现在愿意看到的事情。

所以他并没有直接带人去攻打长沙,而是和周仓挑选了一个在长沙郡和豫章郡中间的小县城暂时落脚。

这是一个叫宜春的小县城。刚刚建立数百年时间。原本是汉高祖五年,刘邦让天下郡县共筑城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