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科举改革(1 / 1)

加入书签

第389章科举改革</p>

华盖殿。</p>

内阁、礼部依照惯例,将誊录好的会试榜,还有贡士名录信息奏章呈递皇帝。</p>

朱怡炅拿起看了片刻,随即颇为惊讶道:“刘统勋居然只考了甲榜第十一名吗?”</p>

此次会试主考官王礼闻言,虽然惊讶皇帝怎么会关注一个山东考生。却还是回答:“回禀陛下,此君试卷臣与诸位考官一同观过,文章一道的确发人深省,只是到底见识不足,难免有些空谈。臣与诸考官共同商议,还是觉其文章当排甲榜第十一名为妥。”</p>

说的很委婉,实际就是告诉皇帝,我们这么多人都看过了。这个刘统勋文章立意是不错,但内容太空洞,诸多不切实际,明显还是太年轻了。</p>

甚至于,连这个十一名还算是反复商议后的结果。因为刘统勋是山东考生,还是甲榜唯一一个北方士子。</p>

大明新朝重启南北榜,并不是说要搞两个会试榜,而是按照南北比例录取考生,确保新科进士中总会有北方士子。</p>

而这次会试榜,除刘统勋是十一名,剩下北方考生几乎全在末榜,只有两个在乙榜,还是倒数。</p>

南北榜到底是皇帝定下,若甲榜一个北方考生都没有,全在末榜,即便的确是真才实学,皇帝脸面也会挂不住。</p>

太祖爷当年不就查清没有舞弊,确实是那些落榜叩阙的北方考生不如南方考生文章写得好,换言之就是不够卷。</p>

但老朱还是把那些考官给凌迟了,然后自己重新阅卷排名,硬生生抬举了51个北方进士。</p>

刘统勋其实也是猜出了这一点,整个甲榜就他一个山东人,能看不出来吗?</p>

朱怡炅笑道:“呵呵,看来这世上英才还是不少都愿在我大明新朝一展抱负,倒是王卿此番着实辛苦了。”</p>

朱怡炅没有揪着不放,他又没名臣收集癖。</p>

而且,会试榜只是确定进士,真正排名次、中状元还得看等殿试。</p>

“陛下圣明!”王礼松口气,连忙拱手说道:“臣既为本次会试主考官,自然责无旁贷,不敢言辛苦。”</p>

会试不止考生辛苦,考官也是要一直待在贡院里头监考的,全程不能外出,为的就是防止考官舞弊。</p>

王礼去当主考官,包括后面监督阅卷,近一个月都在考场出差。内阁旬月以来都是次辅带着另外两位阁臣商量着来,实在解决不了就去找皇帝汇报。</p>

礼部尚书林景裕这时说道:“陛下,而今会试已经圆满结束,应该尽快筹备接下来的殿试了。”</p>

王礼跟着说道:“林尚书所言极是,殿试在即,确实该早做筹备。”</p>

“臣附议!”剩下三位阁臣连忙拱手附和。</p>

其实殿试所需笔墨纸砚耗材,就连监考官礼部都已准备就绪,因为考场定在奉天殿,所以还不能立刻布置,只能当天来。</p>

只是现在为止,皇帝居然还没告知考题内容。</p>

殿试严格来说是皇帝来出题,可多数情况还是皇帝与内阁、礼部商量着来。</p>

临场出题不确定性太多,真的出现那一般只存在一种情况,皇帝已经不信任大臣。比如嘉靖晚期殿试,就是皇帝自己出题,跟大臣完全没有事先说明通气。</p>

出的题目从开始如何治国,到后来直白的去问考生,如何确定百官在说真话。</p>

朱怡炅想了想,开口说道:“而今殿试在即,便着内阁、礼部尽快筹备殿试相关,务必不要误了七日后的奉天殿殿试。至于殿试的考题,便以治国为要,问问这些考生,若他们为官地方,该如何施政?就以他们各自家乡籍贯来写,让考生尽管畅所欲言,不必害怕写错。”</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