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人脸识别系统,太空站项目重启在即(2 / 6)

加入书签

汉弗莱在担任副班长的时候,总是选择隐忍。

因为林登约翰逊是一个处处给人难堪的人,有一次,他就坚持要处境已经十分尴尬的休伯特汉弗莱证明自己和肯尼迪一样,能在约翰逊的牧场上击毙两头鹿。

还有一次,林登约翰逊要休伯特汉弗莱当着一群记者的面,穿上肥大的木厂工装,戴上怪诞的工作帽,然后骑上一匹烈性马奔走。

以及在海州城战争、轰炸海州城北部等决定当中,休伯特汉弗莱的表现都十分无能,就像提线木偶一样。

尽管他自己解释过,一个人站的位置,常常取决于他坐的位置。

但是,普通民众都不是傻子,所以大家都不希望未来的班长还是休伯特汉弗莱,反而是希望理查德米尔豪斯这样的新星。

在越来越多次的竞选演讲当中,休伯特汉弗莱的劣势更加明显,反倒是理查德米尔豪斯的支持率在不断攀升。

如果休伯特汉弗莱没有反败为胜的底牌,只怕此次的竞选结果可以提前锁定了。

北美这边的局势,陈国华很关注,却是什么都做不了。

现如今的北美,资本虽然很强大,但陈援朝、郑之贵他们管理的白手套企业,还没成长起来,并没有多少影响力。

所以陈国华无法过多地参与其中。

远在京城的陈国华,最近这段时间,都在忙碌一件事,那就是推动芯片身份证的普及。

他第一时间跟上面领导申请了一笔资金,用于生产这部分芯片,以及采购相关材料,制造出所谓的芯片身份证。

首批次的身份证,就在振华研究所使用。

酷暑的八月,京城的天空格外蓝,天气实在炽热难受。

满头大汗的葛守志,身后跟着曹国辉、唐增光和迟振功他们几位保卫科职员,而曹国辉他们手里都抱着箱子,里面都是那些‘身份证’。

“主任,这是我们刚从985工厂那边带回来的证件,所有的证件都已经通过检测了,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办公室内,陈国华听着葛守志的工作汇报,眼睛却是从曹国辉他们抱过来的箱子里,拿出了一块小小的卡片。

这种卡片跟后世的那种银行卡几乎一模一样,整个卡片制作得还是非常漂亮的,很有吸引力。

当然,它还需要套一个外壳,到时候佩戴在胸前即可。

简单检查了一遍之后,陈国华便点点头,道:

“那行,送过去实验室那边吧,让老章、老赵他们帮忙将大家的资料录入进去,从明天开始,所有研究员进出我们单位,都需要佩戴这种卡片.”

盯着葛守志的眼睛,陈国华格外严肃地说道:

“以后这就是我们振华研究所的身份证明.”

相比那些强大的伪装技术,科技力量足以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

这个身份证应用了不少高科技,比如人脸识别技术。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北美著名科学家布尔斯特兰就已经率先提出了关于人脸特征点检测和匹配的研究思路,并且创建了第一个人脸识别系统,可用于在驾驶执照中对持牌人进行身份验证。

人脸识别系统非常依赖于图像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等相关技术,以及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决策。

根据匹配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同一个人,或者在多个候选人中选出最可能是的那一个,这就是决策。

而这一切,都非常依赖强大的光学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偏偏这两点,在振华研究所这边,完全不是问题。

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陈国华就是在完成这方面的技术,直到现在的八月份,这才鼓捣出来了这个身份验证的卡片。

在欧美等国外,他们想要发展人脸识别技术,肯定是非常困难的。

除非陈国华加快数码相机、电脑的更新换代,否则的话,他们想要快速地完善人脸识别系统,那是非常困难的事儿。

人脸识别技术的启动,毫无疑问是振华研究所的一次新技术的尝试。

每个人每天上下班都必须佩戴这种身份验证的卡片,方便单位内部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进行匹配和数据采集。

除了振华研究所本身的研究员之外,每天进出非研究所的其他单位职员,也有不少。

所以,临时身份证明卡片,那也是必须要有的。

如此一来,振华研究所内的计算机就会采集到更多的数据,建立相关的档案。

专门用于处理这些相关系统的计算机,是去年由振华研究所重新设计研发出来的一套软件系统。

这款系统的运行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只会更快。

当然,伴随着采集的信息越来越多,单纯靠这台计算机肯定是无法处理得过来的。

那么使用超级计算机就会被提上日程。

当然,这些都是很后面的事儿。

“好的,主任,我知道了,我肯定会把您的命令传达下去的。”

葛守志严肃地点头,陈国华满意地继续说道:

“嗯,等下你去把薛主任喊过来,我找他有点事儿。”

“好的,主任,那我们先出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