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天示警(2 / 4)

加入书签

等参见陛下。”等到刘辩进来,顿时收声,齐齐抬手而拜道。

刘辩坐下后,笑着道:“诸位卿家免礼。”

一众人起身,道:“谢陛下。”

刘辩看着他的神情,道:“诸位卿家也被吓到了?”

十多人见刘辩这般从容,心里的紧张少了大半,荀攸迫不及待的抬手道:“陛下,以臣的观察,此次地震,怕是从三辅传来的。”

刘辩笑容慢慢收敛,道:“卿家能确定?”

其他人也都看向荀攸,神情再次变化。

荀攸稍稍沉吟,道:“十有八九。”

刘辩默默点头,目露思索。

三辅之地,地震不是第一次了。关键是,三辅不止地震、灾情严重,几年前的羌人入侵,也将三辅之地打的稀碎。

三辅之地逃难出去的灾民,高达数十万人!

这次地震,赈灾还得需要一大笔钱粮!

刘辩环顾着满殿朝臣的表情,道:“诸位卿家怎么看?”

一众人低着头,没人说话。谁都知道朝廷的难处,但能筹钱的方法,从十年前到现在,能用的几乎用尽了。

刘辩面无表情的的点点头,道:“外面肯定乱做一锅粥了,诸位卿家且去安抚,钱粮一事,朕来想办法。除了荀卿家,其他人都去吧。”

朝臣们见刘辩这么好说话,不少人面露愧疚,欲言又止,还是抬起手道:“臣等告退。”

等人都走了,荀攸站起来,上前立在刘辩不远处,躬着身,沉思着道:“陛下,丁原,曹操在兖州缴获不少,或可弥补一二。”

“还不够兖州赈抚所用。”

刘辩直接否决,而后沉吟着道:“朕,打算设立一个钱庄。”

荀攸若有所思,道:“陛下,是想用来收取茶、盐等赋税吗?”

汉朝的所谓的钱库,本身是一种地方郡国或者官府的收税机构。

刘辩细细思量着,道:“不是。简而言之,就是以朝廷作为担保,存入一定本金,承担储备责任,有钱人将钱存进来,钱庄按照时间约定,付出一定的利息。”

荀攸一怔,道:“陛下,是想向世家借钱?”

刘辩还在计较其中的可行性以及得失,道:“不能用这样来理解。钱庄收到钱,可以放贷出去,也可以跨州郡汇兑,或是抵押、典当,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息……”

荀攸是极其聪明的人,很快就明白了,跟着思考,道:“陛下,黄巾叛乱以来,世家大户、普通百姓多有不安,若是以朝廷作为担保,或可有大用!”

各地匪盗横行,连颍川的大族都要逃难,可见其他地方!有朝廷担保,太多人将会迫不及待的将钱存入钱庄!

刘辩还在想着其中的复杂性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暗自道:“朕还得小心看护,免得走歪了。”

刘辩思虑再三,沉色看着荀攸,道:“由太仓作为担保,尚书台上前背书,卿家兼任太仓令,尽快拟定细则,挑选人手,认真训导,以洛阳为中心,先铺设周边各郡,朝廷重臣要出面引导,鼓励世家大户存钱!”

荀攸没想到刘辩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或许能解朝廷的燃眉之急,肃然抬手道:“臣领旨!”

刘辩起身,道:“事不宜迟,卿家抓紧准备。至于三辅的赈灾,朕中府有黄金三万,白银六十万,卿家拿去出售,用来赈抚三辅灾民。”

荀攸神情立变,心中震动,本想拒绝,犹豫几次,双眼坚定,道:“陛下,这些是朝廷向陛下中府所借,日后定当如数归还!”

他想起了先帝,那位无比贪财的帝王,为了钱,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于带头公然卖官鬻爵,换到今日,他能拿出钱来赈抚灾民吗?

答案是肯定的。

刘辩摆了摆手,道:“三辅之地,再免五年赋税。潘隐,传旨御史台,刑曹,命他们轮流巡视三辅之地,缉捕贪官污吏,谁敢在赈灾钱粮上动手脚,不论尊卑大小,先斩后奏!”

听着刘辩杀气腾腾的话,荀攸心中一凛,抬手道:“臣谨遵旨意!”

“小人领旨。”潘隐道。

刘辩看着荀攸,道:“以尚书台的名义,命并州从三辅之地接收灾民,能接收多少是多少。”

“臣领旨。”荀攸道。

刘辩嗯了一声,起身道:“传旨下去,朝廷即日起,厉行勤俭节约,宫中用度,削减一半。”

荀攸注视着刘辩,心中震动非常,双眼隐隐发涩。

眼前的少年陛下,勤政、宽仁、爱民、睿智、果断,不贪财不好色,没有恶习,与前几代皇帝迥然不同!

‘圣君在世!’荀攸心头激动难抑,不自禁的慢慢跪在地上,无声的伏地而拜。

刘辩还在想着钱庄的事,见荀攸突然跪下,不由一惊,道:“还出什么事情了?”

荀攸惊醒,连忙道:“没有没有其他事情,臣,臣告退。”

刘辩面色古怪的看着荀攸出门,旋即收敛心神,忽然道:“赵云!”

赵云一身银甲,从侧门出来,声音异常干脆的道:“臣在!”

刘辩想了又想,看着他,道:“你带一千禁军,护送渤海王去三辅之地,代朕巡视灾情。记住,完好的去,完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