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和武后斗法(2 / 3)
这个做儿子的,对于他的母亲,没有丝毫的隐瞒。</br>这就是李绚的意思。</br>同样的,东宫的秘密力量,也可以借助密卫的力量快速的发展起来。</br>或许比不过密卫,但是却超过朝中的其他力量。</br>只要没有私心,东宫就是整个大唐最稳定的东宫。</br>……</br>紫宸殿中,火炉微光。</br>武后坐在御案之后,平静的看着奏章。</br>轻微的脚步声响起,武后抬头,看向站在殿中的苏良嗣:“来了。”</br>“是。”苏良嗣拱手:“臣雍州司马,检校太子率更令,参见天后。”</br>“嗯!”武后点点头,翻阅着手里的奏章,随口问道:“最近东宫如何?”</br>“回天后,薛公,南昌王,姚詹事的授课都非常实用,道术相杂,太子这些日子进步颇大。”苏良嗣认真拱手。</br>“那你觉得,谁的授课对英王是对有用的?”武后抬头,平静的看向苏良嗣。</br>苏良嗣嘴角微微一抽,拱手道:“其实都差不多了,但如果说英王改变最大的,还是南昌王授《老子》的第一课,太子几乎当时就已经有些不一样了……有些太子的感觉了。”</br>武后翻起奏章,其中的一本上面详细的记载着李绚和李贤所说的每一句话。</br>武后看完之后,轻轻点头道:“的确能让人重新打看世事,南昌王还是有些水准的。”</br>“是!”苏良嗣认真拱手,神色郑重。</br>和李绚短短接触的这些天,苏良嗣已经感受到了李绚的厉害。</br>“东宫要修书,伱觉得他们第一本会修《汉书》吗?”武后抬头,眼睛深深的看向苏良嗣。</br>苏良嗣心里一惊,但还是略微思索,才说道:“臣觉得不会,南昌王此次召集的杜审言,杨炯和宋之问等人,都不是经史学家,反而多以诗人为主,故而臣觉得南昌王不会从此着手。”</br>“是啊,不好弄啊!”武后嘴角微微带出一丝轻笑。</br>《汉书》编译,最难的一点,就是吕后。</br>吕后弄权,刘邦的几个儿子相继而死。</br>武后虽然说只弄死了一个李忠,但是李弘病死的谣言,还有李贤的中毒刺杀,谣言之下,武后也不容易。</br>“那就看看,南昌王会怎么做?”武后将奏折放在了一旁。</br>李绚想要借助修书,给李显增加文名,但修书可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br>耗时耗力不说,是否能够真正的被当世的文人学子接受,才是最重要的。</br>否则表面上将你夸的天花乱坠,回到家里,却将你扔进故纸堆,置之不理。</br>甚至一把火烧了干净。</br>若是那样的话,你就是做错了,也不会有人所知,甚至有人刻意将你引向更加错误偏执的道路。</br>若是如此,等到你发现的时候,一切已经晚了。</br>……</br>奏章翻动,里面的内容赫然正是东宫调杨炯和宋之问入东宫任太子崇文馆学士,为太子授课之事。</br>武后朱笔勾勒,一个“准”字已经出现在笔下。</br>下面一本奏章里写的,是东宫调杜审言任东宫舍人的奏章。</br>看到杜审言这个名字,武后也感到有些头疼。</br>杜审言是咸亨元年进士,文名惊人,王勃就有诗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r>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br>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br>杜审言虽然诗才一流,但为人恃才謇傲,说话言辞辛辣,冷嘲热讽,几乎有将人说死之能。</br>南昌王让他帮忙写征讨吐蕃的檄文,绝对找对了人。</br>将杜审言放入东宫,李显别想有好日子过。</br>略微沉吟,武后朱笔勾勒,又是一个“准”字已经出现在笔下。</br>之后,是范履冰。</br>武后的眉头再度皱了起来,她不得不承认,南昌王这手段的确高明。</br>如果北门学士加入东宫,东宫的力量很快就会充实起来。</br>而且在朝内朝外无数人的眼睛之中,所有人都会明白,李显不会被废。</br>最关键是这里面的人心算计,一旦北门学士在东宫的时间过长,那么以后的心思转变也很难说。</br>但武后朱笔勾勒,又是一个“准”字已经出现在笔下。</br>她没法拒绝。</br>武后抬起头看向苏良嗣,皱眉问道:“调查东宫产业的事情,是谁告诉太子妃的。”</br>苏良嗣眉头微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