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若他表现尚佳,再考虑转正(1 / 2)
村长闻言,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知道此事实在是难为周秀才,只是这李仓家情况特殊,他爹和他爷爷都是死在战场上。李仓是遗腹子,被寡母一个人拉扯长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李寡妇一心要他进学,希望他能考取功名,不用再被朝廷征召上战场,像他爹那样尸骨无存……”
在大梁朝,每家每户在朝廷征兵时都要出一个男丁。
若是家中有已经取得功名的成员,这一家就可以得到豁免资格。
李仓家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虽说是朝廷征召,但是每次都是第一个报名,上了战场也是永远冲在前头。因此李仓家已经有三代人都死在了战场上。
而李仓更是在没出世的时候就成了孤儿。
李寡妇此人也性格要强,丈夫死了之后,终日里闭门不出,不和外人来往,也不肯接受村里人的救济。每日靠着绣帕子的钱勉强度日。
然而李寡妇一个妇人,就是没日没夜的绣帕子,也只是勉强糊口。李仓家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
但即使在这种的情况下,李寡妇对于让李仓读书的执念仍到达一种病态的地步,即使自己吃不上饭也要给李仓买书买笔。
一旦李仓达不到她的要求,她就会对李仓又打又骂,哭诉自己一个人把他拉扯大的不容易。
李仓也在母亲近乎畸形的控制下,也变得偏执阴鹜,得失心极重,一心只有名次,一旦发现自己不如人就会心态失衡,走极端。
但是村长并不知道周鹤川拒绝李仓的缘由,只以为是李仓的学问不过关。
“所以,我厚着老脸来求周秀才,即使李仓有学问不过关的地方,还请周秀才能够宽容一二。李仓此人并不是懒惰之人,只要周秀才愿意指点他,他一定会勤加学习,不舍昼夜,达到周秀才的要求。”
周鹤川看村长这样子,心知李仓回去后并没有说出自己拒绝他的原因。
周鹤川道,“村长可知我不收他的原因,并非是他学问不合格,而是他小小年纪,就过于急功近利,毫无同理之心。我此次收徒,考核的就是学生的品性,学问不足可以勤能补拙,但是他连最基本的仁心都没有,又怎能指望他日后有所成就之后,福祉百姓?”
村长愣了一下,他知道平日里李寡妇对李仓十分严格,甚至到了过分的地步,但是没想到李仓已经被养成这个性子。
虽说周鹤川话已经说到这种地步,村长想了想李仓家的情况,还是硬着头皮道,“李仓家没有当家的男人,只有李寡妇一个妇人,在教养一事上难免有疏。李仓年纪还小,性子还未定性,还望周秀才能够加以教导,把他的性格扭正过来。”
听村长的意思,是非要周鹤川收下不可了。
旁边的林六娘虽说听了李仓家的事也心生同情,可是看村长无形之中施压周鹤川,心里有些不舒服。
林六娘忍不住出来说话了,“村长,我家相公不收李仓,是因为他的品性达不到要求。若是今日答应村长收下了他,要是日后出了问题怎么办?”
村长见虽是林六娘出来说话,但周鹤川也没阻止,看样子也是这么想的。
他急忙回道,“李仓这个孩子本性不坏,只是没能得到好的教导。在周秀才的教导下,他的性子一定能得到纠正,若是……”
村长迟疑道,“若是日后真出了问题,那时不用周秀才亲自赶走,我叫那李寡妇自己上门领人,想来她也不好再有什么意见。”
周鹤川抬头看村长有些殷切的眼神,“只怕我破例收下他,其他落选的人家未必会服……”
村长见周鹤川似有松动,立刻一口答应道,“这个好办!那些若有不服的便交由我去说!再说李仓家几代人为国捐躯,只剩下个孤儿寡母,才为他破了例……”
村长话虽这么说,林六娘心里却不安。进学堂这种重要的事情,本来说好了统一考核,现在却为李仓破例,即使村长出面,那些落选的人家未必会真的心里服气。
她想了想提议道,“相公今日的考核已经结束,拜师礼也行了,再多收一个怕是不妥。村长不妨听听我这个法子,既然李仓家情况特殊,不妨叫他做旁读生,若是一段时间后表现合格,再让他成为学堂的学生,村长以为如何?”
“秀才娘子此法甚好。”村长一听,略一思索,便觉得这是个极好的法子。
直接让周鹤川收下李仓,实在太过显眼,必定会惹来那些落选人家的不服。即使是自己搬出来李仓家的特殊情况,也未必能消除不满。
而今只是给了李仓一个旁读生的名额,听上去就不是那么不好接受了。
周鹤川略一沉吟,道,“那这件事,便看在李仓是忠烈之后的份上,我为他破格一次,暂收他为旁读的学生,若是日后他表现尚佳,再酌情考虑转正。”
见周鹤川应下来,村长大喜过望,朝他一拱手,“多谢周秀才。”
大梁朝重视文治,读书人的地位极高。周鹤川有功名在身,即使见到县老爷也不必下跪,从身份上来说,村长的地位不比周鹤川高。
若周鹤川真不愿,村长也不能硬逼他。村长心里也知道,自己今天是拿村长和长辈的身份,无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