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太虚幻境封舟至(2 / 3)

加入书签

该是华夏之土,哪里的百姓读四书五经,束发右衽。

往常因为高原的缘故,易守难攻。

但是现在,封舟借助大明国的广袤国土,终于开发出了棉田。

他有了一只穿棉衣、持火枪的军队,

而乌斯藏国,因为密宗的长期统治,百万农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即使这样,他们依旧流传着“……大明出了个顶红顶红的太阳,太阳里站着个顶高顶高的菩萨,他什么都看得见,他看见了这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有人在受最深最深的苦,菩萨的手一举,菩萨兵就越过了千山万水,来解救人们的大苦大难……”

于是封舟大手一挥,数万身穿棉衣的火枪兵便登上了乌斯藏国,一连三战,尽灭乌斯藏主力军队,然后顺势攻入乌斯藏国都,将上层贵族屠杀殆尽。

封舟将重新培养出的一万忠心官吏派上乌斯藏,短短三年,乌斯藏大变样……

而时间,也进入了大明洪武三十年。

大明已经彻底的汉化了。

他说到做到,决定退去皇位,内禅给太子封璋。

封璋被他亲自培养了二十五六年,也经过多次历练,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他接手之后,国家平稳过渡,大明朝继续处于鼎盛位置,甚至压过大唐,有华夏中心的趋势……

不过封舟已经不关心这个了。

他来到三十三天外的太清天,在此见到了太请真人。

“如今汉风万里,诸天皆有奉道祖之人,而佛门势弱,未必能逃过佛劫,如此,弟子已顺太清之意,完成太易纪之诺,然依旧停在准圣之境,奈何?”

太清道:“成圣之路,何其艰难,需国无量量劫,区区一劫,怎能成圣。”

他顿了顿,又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封舟听后,长身而起,躬身下拜,口中道:“谨受教。”

道理很简单,处事周全才能得“道”,必须历经无量劫才能成就圣人。

因为圣人是统治乾坤寰宇,历万劫而不磨,沾因果而不染。与天常在,与道同存。

但是很显然,这方世界的劫难他记已经渡过,三界中的是是非非已经影响不了封舟的修为,接下来,也只是亿万年的孤独和寂寞。

“以贫道观之,你历任显贵,却不曾沾染红尘,纵使有朝一日得道,也不能称之为周全,这世界广大,你当道六道轮回一遭,渡一生,算一劫。”

这话不是太清天尊说的,而是他的大弟子玄都大法师说的。

太清无为,不会指点的这么详细。

但玄都可以。

因为和封舟一样,他也在历劫。

封舟再次躬身致谢。

离开太清天之后,封舟身居蓝白道袍,以竹簪扎出发髻,鹤氅仙风飒,飘飖欲步虚。苍颜松柏老,秀色古今无。去去还无住,如如自有殊。总来归一法,只是隔邪躯。

他身躯轻轻一顿,便落在了太虚幻境的灵空殿前。

这是离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的太虚幻境。

封舟既来,自有名帖,这方封舟刚刚落地,这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便从内迎出,看到封舟之后,盈盈一个万福。

“大圣,小神有礼了。”

警幻仙姑轻启朱唇,声如玉佩低鸣,对封舟说道。

封舟虽然是人间帝王退位,肉身得道,但他在仙界的地位却是非同小可。

他道佛门,乃是封舟如来。

他在道门,却是封舟道宗。

即便在妖界,也有封舟妖皇的美称。

概因他当年开坛讲法,一口气点化了一千五百人,使得五百佛子自证罗汉,五百道士自证金仙,五百妖鬼自证人仙。

这等大机缘,以“佛祖”、“道宗”、“妖皇”任一称呼,都不妥当。

有心人听了,势必引发外交危急。

所以干脆称之为“大圣”,这才是警幻仙子这等小虾米的应对措施。

听了招呼,封舟点了点头,迈步向着里面走去。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中有处有还无。

走过这个牌坊,便是一个朱红宫门,在这宫门之上,便有“孽海情天”四个大字,封舟脚步更不停顿,及至到了内里,更能看着太虚幻境之中,布种相思之地有诸多司位,而在这司位之中,则有天下风情孽债,痴男怨女之毕生。

一瞬间,封舟想起了亚历克西丝,想起了宫二,

若说他成道路上,真正纳入心扉的,也只有这两人。

但他现在的实力,却无法接来二人。

“也许经过红尘历练,我能找到接到她二人的法门。”封舟心中在琢磨。

事实上,以他法力,已经摸查到了一些诀窍。

这一切的缘由,只因为他道心未满,还记得问世间,情为何物?

那么问题来了,天下之间谁人无情,谁人不痴?

风情孽债谁人不结?

离恨天在何处?

老子善尸太上老君所居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