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标点句读(2 / 2)

加入书签

,“原听说荀慈明乃是颍川大儒,博学而深研,没想到竟研究起童蒙之学来。

“《礼记》有云:一年离经辩志。其意是说,童子入学一年,便可分句读,哪还需画蛇添足,标志于文中。府君诏令,颍川荀氏,竟以两个未冠童子赴宴,又献什么《句读新编》分明是荀家,看不起杨府君。”

“听闻你是荀家神童,三岁能辩《论语》,原不过一个困于句读的童子,竟敢在大堂之上言及文教,实在可笑可笑!”

这一位,光听口音就知道,不是颍川本地人。

“句读之学,虽看似简单,其中学问却深,亦十分重要。同样一句话,句读不同,其文意则可能截然不同。”荀柔不徐不疾,从容镇定,“贤君子若不知,我试举一例,诸君便能分明。

“家父研读《左传》常惜其句读之不传,以致于今,文意常有争议。如《左传.哀公十七年》: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

荀柔不歇气的背完,大大喘一口气,脸色微露赧然,向众人颔首致歉,这才向儒生道,“此句,不知君子如何句读?”

童子容貌鲜丽,举止自然大方,实在天真可爱,引众人露出和善的笑意。

“这有何难?”儒生冷笑道,“慈明公连这样简单的文句,也不知句读吗?实在让人大失所望。听好,此处句读当是: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

荀柔耐心听完,点点头,“但家父以为,此句当是——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裔焉大国,指近边之强国,君子读以为,衡流而方羊裔焉,则此句当作何解?”

“...这,这繇词中句,常意不明,”儒生吞吞吐吐道,“何必字字皆有实意,此二字,或只为语气之词,也未可知。”

他一说完,便听到堂下某处有嗤笑之声,顿时脸色涨红。

“君子所言正是啊,”荀柔丝毫没有嘲笑的意思,理解的点点头,满脸诚恳道,“若是当初便有句读标志,如今在堂上,君子就不必与我一小童有此之争,不是吗?”

“这,你——”儒生顿时被噎得说不出话。

荀柔出战告捷,也不继续追着他打,微微一笑,充分体现出名门荀氏的礼仪涵养,“府君乃是弘农杨氏,有经学传家,定深知句读常有难辩之处,口传之间,谬误难以避免,若能对经书句读,一一勘定验校,并进行统一,实乃文化之盛事。”

在京中练得喜怒不形于色的杨彪,此时也不由得呼吸急促,扶着胡子的手都瞬间握紧。

他当然明白荀柔所说意味着什么。

固然,用荀氏句读标识,定会为荀家扬名,但他若能主持标定六经句读,将各家种种异端进行统一,这样的功德、这样的功德——

杨彪当然知道颍川贤才能人辈出,但他自觉在洛阳,见多识广,故先前并不以为意,然而实在没想到,初到此处,颍阴荀氏便送上如此大礼。

荀柔见事果然奏效,忍不住向荀彧看去,见兄长微笑点头赞许,这才心满意足,开始朗声颂念他爹的文章——

“圣人之教,以蒙童始,蒙童之学,以句读先,故知句读之用——”

所谓句读,就是断句,语绝为句,语顿为读。

不过,早在战国时期,其实就出现过标示句读的文段,但由于少数极少,且始终不成体系,最终没有流传并广泛使用。

到如今,荀柔其实早已习惯文章不加标点,也能毫无障碍,但想起当初艰难适应期,他顿时想起,标点符号这枚神器。

标点符号,不能用以提升家族名声,帮助苦逼学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普通识得几个字的百姓,不能算读书人。句读之学,需要先生口传,若无教授,就算买得书,也无法学习经书文意,因为根本看不懂。

标点的出现,会大大降低门槛。

“...故曰以利万民。”荀柔念完最后一句,再次向杨彪行礼。

是否真的能达成效果,他也不清楚,但这是一颗火种,种下去,或许会有希望。

作者有话要说:  稍微修改丰富一下语句,或许有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感谢在2021-04-11 20:39:04~2021-04-12 20:06: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JOJO我不做人了!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simio 20瓶;野猫不定居 10瓶;快乐的迟迟子吖 9瓶;荷衣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