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电影的解读和热潮(1 / 2)

加入书签

周夏对这个叫‘光影里的鱼’重视了起来,能这么细致看出电影的细节所在,这个人的洞察力很强,对电影的各种镜头语言理解也很深。

而且正是因为他这股认真钻研劲头,这才在微博上带起了一股讨论电影细节的热潮。

大家都是纷纷在回忆、讨论电影的各个细节,以及隐含的意义。

每个各个镜头、光影运用的深意,他们也是进行了解读。

有的甚至超过了周夏本来拍电影的用意,解析出了许多哲理来。

就拿校长办公室里的鱼缸来说,里面有金鱼快活地游动,有好几个人说这个镜头停留在鱼身上,是在形容学生们。

表示学生们都跟金鱼一样,被大人保护在浴缸里,喂食各种知识养着。

即便将来他们长大了,也不过是从校园这个鱼缸进入到了社会这大染缸,还是有受到各种藩篱和规则束缚等等!

周夏看着这些评论会心一笑!

作为电影导演,镜头肯定是不会随便用的,每一个出现在镜头里超过一秒的道具,不是广告肯定就是有目的的,想传达一些深意的!

校长办公室中的鱼缸和鱼儿,就是在形容校长让各种规则束缚,就像鱼缸里的鱼儿一样,让夏洛他妈这条很社会的女人,用耍赖的手段给降服了,答应宽大处理夏洛。

而且整个电影鱼儿共出现了两次,另一次是在马冬梅家里。

两次镜头中,鱼儿在鱼缸里游的都很快活,这其实是在表示,哪怕出身普通,如同一条寻常的鱼儿,有着鱼缸这种无法打破的限制,但一样可以活的很自由和精彩。

因为鱼缸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保护,它还是透明的……

这些影迷和观众的分析也不无道理。

周夏看着影迷们的各种讨论、解析,掀起了一股热潮,十分高兴!

上个月《子弹飞》上映后,网络上就有许多对镜头语言、情节、细节深意的各种推论和考据,当时掀起了全民观影的热潮,跟这种讨论是分不开关系的。

不然,《子弹飞》也不会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讨论的话题。

无论你是上班、上学,好像你没看出这部电影,不懂得某个情节的深意,你的智商和见解就不如别人一般!

特别是有些影评人、知识分子似乎都高潮了,他们解读《子弹飞》的时候,竟然还加入路线之争。

电影开头的马拉火车,他们将其解读成‘马列’,张牧之等人砍了铁轨,让子弹飞一会,弄翻了列车,捉走了那群白马,扮作张麻子等土匪,他们又解读成了上山打游击!

还有有人说马拉火车,最后车翻马跑是在暗示目下的社会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亦或者两这都不是!

这部电影都上映了一个多月了,这期间参加节目录制,也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毕竟《子弹飞》的制片人马科可是diss过他,但周夏保持了克制,对此表示他不喜欢过度解读电影。

电影就是商业艺术品而已,如果真的到了让电影来承担这些东西的时候,那还要家、历史学家等等干什么?

首先不提姜闻和他的九个编剧,写这个电影剧本到底有没有那些隐喻。

就这两种解读的观点就是相互矛盾的。

在周夏看来,这种解读更多是某些人通过电影所做的一场狂欢和意淫!

他们不过是借助电影这个传播最为广泛快速的大众传媒,将自个想要说却不敢说的东西解读说出,假借姜闻的名义来宣传他们的思想而已。

子弹飞中,充满诱惑和欲望的南国鹅城,就如北洋时期烽火连天中国缩影,各个人物代表什么,电影表达了什么,大家一看就明白。

实在没有太多必要对一些情节和道具进行过度解读,那些东西连姜闻自个都不会承认的!

发行和宣传方不过是因势利导,借助热度来宣传电影,让电影取得商业上的大丰收而已。

真正有深度的电影,其实会更简单易懂,没有那么多还需要挖掘、另外解读的东西。

《活着》、《霸王别姬》国内最好的两部电影,看电影的人光是跟着人物的命运起伏和转折,便可以感受到电影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的好电影!

闲话不提。

周夏对于现在网上热烈讨论《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的各种细节,十分乐见其成。

至少大家都是围绕电影情节展开的,没有上升到其他层面。

艺术的再解读也是一种创作,周夏尊重每个人对电影的独特见解。

周夏也不再看‘光影里的鱼’其他微博,直接关注了他,点赞了其中那条关于马莉衣服变化,说明夏洛改变了的微博,然后,他就转而去看其他的微博了。

旁边的糖糖看着电影,不时会发出强忍着的笑声,有时甚至靠在周夏肩膀笑的浑身抽动起来。

周夏任由她自个去乐,继续刷微博,很快就看到了一条很有意思的评论。

‘爱诗不会写诗的人’“观《夏洛特烦恼》有感,以北岛的这首诗表达我的心情吧:‘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