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卫将军容镜(1 / 3)

加入书签

容镜。

《夜阑旧国传》里记载,容镜出身寒微,跟随夜阑王魏昭灵推翻旧朝,其人武功超群,曾在旗岭一战中率领起义军大败旧朝敌军,一战成名。

他是一早就跟在魏昭灵身边,最年轻的卫将军。

夜阑魇都城破,夜阑王魏昭灵生死未知下落不明,而卫将军容镜也随之神秘消失。

有人猜测,容镜早已在夜阑城破时饮剑自刎,追随夜阑王而去,也有人说,夜阑王魏昭灵根本没有死,而卫将军容镜便是跟随他出逃魇都。

那夜阑百万兵卒,还有文武大臣仿佛都是一夕之间消失的,那么多人要一齐离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可偏偏,历史之中,没有人能找到有关于他们的蛛丝马迹。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后世里那么多人对夜阑旧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所有人都想要知道它神秘消失的原由,可历史浩浩荡荡流转一千三百多年,能够给后人留下来的东西是少之又少。

楚沅从来都不喜欢枯燥的历史课,但托了这段奇遇的福,她现在能把《夜阑旧国传》里的内容记得清清楚楚。

好像那陶片,就是历史拢在后世所有人眼前厚重的一层纱,而此时此刻,楚沅亲手撕裂了那层神秘面纱,眼睁睁地看着纸张上记载着的,属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个人,再度活生生地立在她的眼前。

身穿石青长袍的年轻男人双膝一屈,跪在地上时,便有陶土灰尘乘风弥漫开来,呛得楚沅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长阶之上,那一抹鸦青色的身影终于缓步走下来。

凛风吹着他的衣袂和乌发,年轻的王走到水银渠畔,那张常年苍白的面庞上终于有了些浅淡的笑意。

凤眼微弯,他的脸庞仍旧冷淡靡丽。

“起来。”

他只略微抬手。

“诺。”容镜再度俯身行礼,要再站起身时,却有点超乎寻常地吃力。

白玉台上的李绥真忙下来,帮着把容镜扶起来。

“左相大人?”容镜转了转僵硬的脖子,就看到了扶着他起来的人,正是夜阑左丞相李绥真。

李绥真点了点头,“容将军。”

“王,您真的复生了……”容镜再将目光移到魏昭灵的身上,他也许想要笑,但面部肌肉还是太过僵硬,那样一张冷硬俊美的面庞此刻表情就看起来有点奇怪扭曲。

“这都要多亏了楚姑娘,你能从陶俑里醒来,也得谢谢人家……”李绥真适时开口。

容镜这才看向那个穿着奇怪的姑娘,他也许是反应过来,便道,“魇生花?”

李绥真颔首应了一声。

“容镜,多谢姑娘。”他对楚沅拱手行礼。

楚沅摆了摆手,一时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明明这个人刚刚还只是一尊安静的,不会说话的陶俑,现在却鲜活地立在她面前,跟她说话,还朝她行礼。

李绥真这会儿已经按捺不住了,他松开容镜的手臂,便回身跑到白玉台上,指着那一尊面容苍老,看起来跟他差不多年纪的陶俑,又跟楚沅道,“姑娘,快,咱们趁热,你再试试?”

“这是谁啊?”楚沅走上去,仔细端详了那陶俑片刻,又问李绥真。

“我夜阑的右丞相,张恪。”

李绥真站在那陶俑前,一时百感交集,虽然他总有不少时候是跟这老古板不太对付,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到底还是同路人。

当年夜阑的左右丞相,一个是黎国来的李绥真,另一个则是大盛旧臣张恪。

他们当年同归夜阑,也是那时震动九州的大事。

同魏昭灵的父亲魏崇一样,李绥真亦是声名极盛的名士之流,他曾是黎国人,也曾做过黎国君王的臣子,怎奈黎国奸臣当道,君王昏聩,听之任之,李绥真有心报国,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大好的年纪,在黎国蹉跎困顿几十载。

在那个九国并起的混乱年代,收拢门客谋士是各国君王或臣子都会做的事,无论是哪国人,若能争取,便要争取。

时年李绥真被黎国君王一贬再贬,黎国边陲流放路上,正遇轻裘快马,持剑杀人的魏昭灵。

看似单薄清瘦的少年,苍白的面庞上沾染了星星点点的血痕,以一人之力杀尽近百追兵。

他将剑锋狠狠刺穿盛国兵卒的胸膛,鲜血迸溅出来,血珠压在他鸦羽般的眼睫,血痕蜿蜒而下,那张清癯面庞一抬,李绥真便看见一双阴郁冰冷的眼睛。

也算是阴差阳错,跟随少年而来的人杀光了押送他的兵士,那时的李绥真不得不承认的是,他身后还有家国,却到底也再回不去自己的故土。

从那时起,李绥真便成了盛国叛军匪首魏昭灵的臣子,此后推翻旧朝,创立夜阑,他先为御史大夫,后再与张恪同为左右丞相,时年六十一岁。

而张恪身为盛国旧臣,亦有天下人皆知的贤能之才,只是盛国君王谢岐残暴昏聩,他在朝中亦是被处处打压,不得重用。

他归降夜阑时,亦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总有人骂他叛国贼,却也有人叹他识时务。

“姑娘,试试?”李绥真收敛神情,再看楚沅。

楚沅点了点头,试探着伸手触碰了一下面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