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6 章(1 / 3)

加入书签

买卖做成,两位穿越人士和吴大心中都十分高兴,当晚就在客栈叫了酒菜庆贺一番。

“今天这青酒,为兄要敞开了喝。”吴大捋了捋自己的短胡须。

“这青酒很有名吗?”郑钰铭觉得这跟后世的五粮液、茅台比起来实在太差了点,但看吴大对青酒好似非常推崇。

“青酒当然有名了,楚国三大物产啊。”吴大对两位穿越人士开始科普,达城就处在楚国和吴国的接壤处。

楚国最有名的物产是丝绸,俗称湘丝,湘丝在大秦国是比黄金都贵的东西,普通贵族都消费不起的奢侈品,只有王公和大贵族财才享受得起湘丝所制的衣物。楚国第二名产就是铁器,楚国铁器虽然利天下,但从不外销,冶铁技术更不外传。第三就是青酒,这青酒一直是楚王室向大秦进贡的贡品,青酒产地距离吴国达城很近,因为地理原因,可以省略运费,楚国出售到达城的青酒比别处便宜得多,吴国条件中等的百姓因此能品尝到这种佳酿,而别的诸侯国只有贵族才享受得起。

“那吴国有何特产?”楚朝辉和郑钰铭听吴大解说听得津津有味。

“吴国有达城布,有东海盐。”达城周围地区许多田地都种植了棉花,这些棉花由达城村妇在家纺织成棉布,再由封地贵族收去转给商人染上颜料,达城棉布和别处棉布相比,胜在棉布柔软细密,东海盐是吴国东海边的盐场,盐场不在达城城主管辖之内,归吴王所有。

“封地贵族?”楚朝辉敏锐地抓住这个关键词。

“两位贤弟的故乡难道没有封地贵族老爷?”吴大的酒已经喝得六、七分醉,心里没有多想为什么两位贤弟会不懂大秦分封制,反而为两人细细解释大秦的土地制度。

原来大秦灭了周朝后,沿袭了周朝的土地分封制,受分封的大贵族在领地上自成一国,自称国主,国主又把自己的一些封地分封给子孙和亲信,这些封地领主不可以再称国主,只可以对自己的封地收取赋税,当然,这些封地贵族必须向国主朝贡,有时封地贵族朝贡不讨国主欢心,极有可能被剥夺封地。

“南埠是哪个贵族封地?”郑钰铭也感觉到他和楚朝辉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在山谷种植不是合法,山谷那块地不归他们拥有,这个时空的老百姓没有私产,天下土地都归封建主。

“南埠是新开垦出来的地方,那地方没有被城主分封给贵族,南埠田地的赋税是直接交纳给达城城主。”

吴大酒劲上来,说话兴致很高。说了南埠的土地归属后,又告诉两位穿越人士,从南埠到达城经过的三个大村子,有两个村子是归达城地方贵族所有,也就是说,四个村子,只有一半是达城城主直接管辖。这些贵族其实就是地主阶级。不过这些地主对辖内土地不拥有绝对支配权,不可以任意买卖。大秦土地有两种耕种形式,一种是租佃,租佃的是有人身自由的农民,一种是农奴,就是贵族地主家没有报酬的长工,还是没有人身自由的长工,这些农奴像货物一样归主人所有。

南埠的村民属于蔚山君的租佃农,虽然那些土地是村民自己开荒开出来的。

说起南埠的直接地主,吴大对达城蔚山君评价很高,话语里充满感激。原来去年的大旱田地歉收后,蔚山君免了自己封地佃农的一半赋税。因为城主亲自带头减免赋税,达城城主管辖下的贵族们只好都对佃农减免一些赋税,达城的老百姓们因此能平安度过灾年,没有像邻国的卫、唐小国的农民,在灾年饿死,达城的老百姓们对达城城主蔚山君有发自内心的拥戴。

这个时代的赋税是按人头和田亩来收税的,刚生下的小孩也算个人头,也得纳税,换算下来,一个农民家庭必须把种植的一半收获拿去交税,他们垦植的田地数目在十几亩左右。

这个时候的生产力极低,一亩小麦的收成最多一百斤左右,大豆每亩是四、五十斤,也就是说,

农民们交完赋税后,剩下的粮食就着蔬菜野菜只能裹腹,根本就没法有盈余,就是这样,还得指望地主是蔚山君这样的仁厚贵族。

把酒多的吴大送到客栈房间,郑钰铭和楚朝晖两人脸色黯然,被蓝光传送到这里已经够倒霉了,不想一起传送过来的别墅土地都不属于他们,他们变成了非法移民。

“我们那山谷还没人发现,我们注意一下,不让外人知道就好。”郑钰铭挺呕,前时空那地方也不私有,可毕竟和当地政府定下三十年的承包合同,花木基地在这段时间里还是属于郑家。现在好了,要给这时空的统治阶级知道,拆迁费都没有,直接可以赶人。

“我们所在的地方并不是绝对隐秘,附近很多农民都知道那里有个山谷。”楚朝辉打破郑钰铭的幻想,像吴大就知道东山脉后面是山谷,只不过人们没有发现通往山谷的缝隙,要翻山越岭才能到山谷里面,而山谷里除了森林和野兽,没有人们需要的东西,对山谷没有探索的**,使得山谷的原生态一直保持到了他们被传送前。

“那怎么办呢?想法让达城主把那个山谷封给我们?”郑钰铭皱着眉头想对策,别墅逆时空的宝贝很多,像镜子,办公桌上的水晶笔筒,要不要送一个给达城城主,去讨讨这个封建大地主的欢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