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你不仁,我不义(2 / 3)

加入书签

出难闻的臭味,此时用石灰来进行杀毒就起到很好的作用。

当然了,石灰不是万能的,只是抑制一时,不能真正的做到消灭瘟疫。

大概是中午时分后突厥的攻击终于停止了,随后后突厥拉开了阵势准备再次攻城,只是这一次就在后突厥刚刚拉开阵势之后。

灵州的城门开了,大约五千骑兵从灵州城门中呼啸而出,这五千人就是李多祚最强的骑兵,而且是由李多祚亲率。

看到灵州的城门打开,后突厥的可汗也是笑开了花,他以为自己终于将灵州的兵给逼出来了,现在灵州的兵准备和自己大决战了。

这样,后突厥的可汗也没有没有犹豫,直接将自己的所有军力也全部给压了上去,准备一劳永逸的解决掉灵州,让李多祚想跑也跑不掉。

只是他开心的太早了,李安此时也默默的出现在了灵州城头,一百架欧洲弩炮准备就绪,就等人来了。

李多祚的五千骑兵,可以算是很强横的一支骑兵部队。

唐朝缺马,无法组建大规模骑兵军团李安上次买得马,其中的好马,被武则天全部都交给了李多祚,而这位李多祚也没有一点含糊。

直接组建了这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

一人三马,骑兵全部都是五年老兵,杀过人,见过血,能开200斤的硬弓,剽悍异常。而马匹也都是清一色的良驹,从军士到战马全部披重甲,兵器除了弓箭外,全部配钩连长枪。

这支骑兵人数不多,但是却强横异常。

“兄弟们前面就是想要入侵我们家园的突厥人他们想要过来抢我们的钱,抢我们的土地,抢我们的女人你们告诉我,你们愿意被抢吗?”

“不愿意不愿意!”

五千骑兵士气高涨,手中长枪高高举起,被清晨的太阳给照耀的熠熠生辉。

城头之上,张虎微微有些感叹一声:“殿下,这些都是一群好汉呀!”

“我知道!”李安淡淡的点头。

“可是五千人对战十万人,这根本就是在送死呀!”张虎有些着急。

“哎!”这个时候,李安叹息一声:“我以前不太明白什么叫慈不掌兵总认为只要保护好自己的士兵,让自己的士兵减少死亡率,那就是最好的将军。

可是现在我知道了有的时候,士兵的生死就在将军的手上,就像现在这个状况,我只能让下面的五千人去送死。

只要这五千人杀出了气势,将对方的后突厥人杀出了仇恨,跟着那些突厥人才会不顾一切的冲进我们的埋伏圈,用五千人去救整个灵州城的百姓,这笔买卖我还能怎么选?”

说完,李安眼角微微滑落一滴泪水。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俗地讲,太善良的人不能带兵打仗,掌管兵权,太重义气的人不能管理钱财。

这慈不掌兵,就是必须让一位合格的将军看淡生死,对于将领而言,战场上的生死,那就是一个数字,毫无感情可言。

众所周知,刘伯承晚年看电影不看战争片,可谓“仁”矣。

然而在战争年代,刘伯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慈不掌兵”,千里跃进大别山,过黄泛区时,天降大雨,地上全是泥泞,又有敌人围追堵截,部队接连多少天的强行军,连休整的时间都没有,刘伯承怎么说?“慈不掌兵”,坚决不允许部队休息,累死就累死,只是不许停留。

还有《大决战》中,林彪的那句著名台词“我要的不是伤亡数字,我要的是塔山”,可为“慈不掌兵”的注脚。在战场上,生命是什么?那顶破天也就一个数字,是将领在指挥时考虑的一个成本,除此之外,再没其他的意义。

粟裕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后,曾经考虑是不是要攻占海安,最后决定不攻取,他是怎么考虑的呢?他说:“我即或攻占海安,今后仍有失陷可能。

因此,与其现在占海安则不如以攻海安之伤亡留作第二期作战消耗,对整个战局之长远打算更为有利。”你看这里粟裕是如何计算成本的,他避免伤亡的目的,是为了在下一次作战中消耗。何等冷静、何等无情,但这恰恰是一个合格将领必备的素质。倘若一个将领在这种情况下玩起了感性,玩起了圣母,那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下面的五千士兵是好汉,可是李安却只能牺牲他们,要让他们引起后突厥的仇恨,这样这些后突厥人才会失去理智,冲向灵州城,而李安已经在灵州城前面五百米范围中,埋上了大量的炸药,会让后突厥的人后悔来到灵州。

“杀!”

五千大周骑兵,扬起自己手中的长枪,冲向了前面一望无际的后突厥军队。

就在此时,后突厥的军阵也变了,大约有一万后突厥的骑兵,从军阵中杀了出来,很快两支骑兵就杀在了一起,没有弓箭手,没有步兵,没有重甲步兵。

就只有骑兵对骑兵的近距离搏斗。

就在双方骑兵接触之后,因为战马的冲击力,很多骑兵都从战马上掉落了下来,跟着就被踩成了肉泥,那可是几万匹战马搅合在一起。

好在大周骑兵因为武器和盔甲的犀利,所以占据了一定的上风,李多祚挥舞马槊左挡右杀,可以说是拼尽了全力,跟着五千大周骑兵,直接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