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周古墓(1 / 2)

加入书签

对于这个意外的发现,祖父当即就有些手舞足蹈。

没想到自己阴差阳错之下,会在这片荒地下发现一座先秦时期的贵族墓葬。

这座贵族古墓的主人是谁?

为什么会埋葬在马头山上?

为了搞清楚这座贵族古墓主人的真实身份,祖父从前室一直走到后室,并且对这座古墓里面的格局进行仔细的打量。

发现这座贵族古墓不仅埋葬在地下的面积之大,而且这座墓葬修造的非常豪华,墓葬的前室,中室,后室,以及左耳室,右耳室五个核心区域,都是用着超大型的青砖铺切而成。

进入前室的墓道大门的头顶上,甚至还有汉白玉镶嵌在前室木门的上方,有精彩纷呈的阁楼,高大挺拔的劵顶,还有五光十色的拱门。

如此奢华的地下建筑,无不彰显着这座贵族古墓主人,生前的地位。

在先秦时期,那个以农耕为根本的封建社会,能够在死后,享有这么多奢华的陪葬品,墓主人绝对是割据一方的诸侯王,甚至有可能还是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周天子。

因为只有这种高高在上身份的人,才能在死后会有这种财力,安排工匠修造出如此豪气的墓葬。

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手笔。

要知道,在先秦时期,社会条件是十分落后的。

这座古墓的主人,能在死后埋葬在荒无人烟的马头山上,并且还在地下修造出庞大的墓葬,光是地下古墓的建筑都如此奢侈,豪横,想必这位墓主人,在生前一定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这座先秦贵族古墓,除了前室出土有大量的豪华地下建筑以外,中室和后室的地面中央出土了一具棺材。

左耳室和右耳室,这两个南北偏室,面积不大,只有十几个平方。

竟然在地面上出土了许许多多奢华的陪葬品,在祖父仔细的打量摸索下,入眼可观的就有成套出土的编钟,编磬。

而且这些出土于左耳室右耳室的编钟,编磬数量非常之多,整体的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每一个钟体都装饰有简单的兽面,且繁华多样,各具色彩不一。

但每一个大小不同的钟体,内腔都是空的。

除了已知出土有数量之多,颇具特色的编钟以外。

编磬的数量,也是多的令人咂舌。

这些酷似弯刀一样的编磬,都是由高档的汉白玉雕凿而成,右下角留有空心圆孔,并且采用榫卯结构接连而成,并排横列在一个高大的铁框之中。

除出土有编钟,编磬以外,左耳室和右耳室里面还有出土纽钟,大鼎,爵等大型的奢华陪葬品。

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也是多的惊人,让人看着不免有些啧啧称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量的青铜兵器,青铜茅,青铜戈堆积在左耳室和右耳室的角落里。

数量至少超过上千件。

虽然这些兵器历经上千年岁月,被泥土尘尘掩埋,被墓主人当成是随葬品,埋葬在阴暗的古墓室中。

但也无法磨灭这些青铜兵器表面上的寒光,依然璀璨耀眼夺目。

一些青铜宝剑搁浅在墓室地面的淤泥中上千年,甚至还未曾生锈。

看到这样精彩的一幕,祖父的心中不免有些心神振奋。

直呼不可思议。

从左耳室和右耳室出土的这些奢华的青铜器陪葬品,在结合整座古墓修造在地下的庞大程度来看,祖父可以大抵推断出这座古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应该是周朝时期某位割据一方的诸侯王。

因为只有诸侯王这种身份等级地位的人,才能在死后享有编钟,编磬,鼎,爵等这样奢华的陪葬品。

寻常普通的公卿大夫死后,是没有这个资格享有的。

而且在周朝时期,古代的宗法礼制非常严格。生前没有一定等级的贵族,死后是不能享有高等级的陪葬品。

很显然,通过出土的这些奢华的陪葬品不难看出,这座古墓的主人在生前的身份一定是一位等级非常之高的诸侯王。

中室和后室出土了两具棺材,其中后室出土的棺材是青铜器铸成的,棺身庞大超过三米有余。稳稳的放在一个低矮的平台上,棺头靠着后室墓壁,棺脚延伸向东。

而中室出土的棺材,则是汉白玉铸造而成,棺身相对而言,要比后室出土的那具青铜棺的体型大上许多,棺身的长度足足有五米。

这具汉白棺下葬时,摆放在中室的最中央位置,和青铜棺一样,棺身放置在一个低矮的平台上面。

棺头朝西,而棺尾则是延伸向东。

两具棺材的做工形状不同以外,棺材的下葬摆放是一致的。

如此奢华的两具棺材出现在这座古墓的中室和后室,同茔异穴的方式下葬,这十分符合以往西周时期贵族下葬的风俗。

西周时期的贵族死后,通常会采用这种方法,尤其是下葬时,对棺材的摆放非常讲究。

古人誓死如誓生,认为活着的时候可以享受过的东西,到了阴曹地府同样可以享有。

于是,古代的贵族在下葬时,对死后的棺材进行严格的摆放,生前是怎么做的或者享有什么东西到了自己死后,同样按照生前的习俗进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