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冤家路窄?】(1 / 3)

加入书签

两人吃了顿饭,陈洋就直接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了。

这一路上,出门在外,不管是坐火车也好,还是坐货车也罢,都挺颠簸的,也挺累人的。

说实话,陈洋已经好几天时间没睡个安稳觉了。

前世今生,他一直都有个毛病。

那就是只要出门在外,不管是去干什么,总是休息不好。

只有回到家,才能睡踏实,一觉睡到天亮的那种。

陈洋也曾打听过。

他这种情况属于心理作用。

不仅仅是他一个。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和他一样。

蒋亦白也知道陈洋乏困,她在陈洋家里待了几分钟,和梁玉梅简单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

至于躺在床上就睡的陈洋,也不知道自己一觉睡了多久。

醒来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外面还飘着雪花。

没错。

就是飘着雪花。

现在是老历二月中旬,于海市这个地方来说,冬天的确还未过去。

别说是二月飘雪花了,就是三月飘雪花,也很正常。

只是相对来说,现在飘雪花整体气温并不是很低,雪花落到地上也“存活”不了太久。

刚醒来的陈洋就被母亲安排了一项任务。

正好奔驰车在,陈德仁又没回来。

外面下那么大的雪。

她想让陈洋去学校接一下陈雪那小姐妹俩,路上有雪,怕走着不安全。

从时间上来看。

两个孩子也快放学了。

这会儿上的是晚自习。

很辛苦的那种。

从七点开始。

一直上到九点。

一共两节,每节一个小时。

这个制度其实在陈洋他们上学那会儿就有了。

小学有,初中有,高中更有。

每年都有人传晚自习制度要取消。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见取消过。

在陈洋印象中。

再过几年,海市的所有小学倒是逐渐取消了上晚自习的制度。

至于初中和高中。

直到他重生前好像也没有取消过。

倒也不是说海市教育局太过于“残忍”。

而是现实所逼,相关部门也没有办法。

地处大西北地区的海市,教育事业发展本身就很落后。

你要是还不艰苦奋斗,能行吗?

这样只会让海市的教育事业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说的再严重点。

要是不让海市这些孩子们艰苦奋斗,那他们搞教育的,绝对都算是在误人子弟了,以后会愧疚的。

从国家层面来看。

很多政策颁布出来都是好政策。

可不见得适合所有地方。

你像东部沿海那些教育事业发达的省份和城市。

人家的学生就可以不上晚自习。

人家即便不上晚自习,学生的整体竞争力也比你大西北地区的学生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地处大西北地区的海市学子们,可以抱怨老天爷的不公平。

可是面对现实。

你也只能艰苦奋斗,用努力和汗水去赶上别人的脚步。

说的再直白一点。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

读书改变命运!

这句话某些时候不算是废话。

远的不说。

就拿陈娟来举例子。

在陈洋印象中。

陈娟最终算是出人头地了,上了大学,去了大城市,毕业后也找了一份各方面待遇都不错的工作。

相对于小时候。

最起码不需要继续待在与世隔绝、落后贫穷的小山村了。

这就知识改变命运,活生生的例子。

陈雪和陈娟现在还不在同一所学校。

因为一个上初中,另一个还在上小学六年级。

今年后半年倒是有机会在一个学校。

陈娟在静安三中。

陈雪在静安五小。

两所学校都在老城区,也都是有一定建校历史的老学校。

距离陈洋他们家不太远。

步行的话。

差不多20分钟。

说不累也不算累。

要说累其实也挺累的。

相对于静安三中,陈雪所在的五小稍微远一点。

因此,陈洋开车先来到了五小校门口。

这年头还不比十年后。

学校门口并不拥挤,几乎没太多家长会开车来接自己孩子放学。

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己想办法回家的。

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也有骑电动自行车、踏板摩托车的。

像骑踏板摩托车这种,一般情况下都是男生。

也都是偷偷摸摸的骑,学校明面上是不允许学生骑摩托车上下学的。

这些学生把摩托车骑来只能放在大门外。

不敢骑进学校,门口保安也不会放他们进。

主要还是安全问题。

其实陈洋对这个年代的很多东西还是比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