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人性使然】(2 / 3)
朋友是什么人物了。
绝对要比她们自家儿女出色。
这种强烈落差感让每个人心里都很不舒服。
当然,也只是一小会儿。
怎么说呢。
当你强大到别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时候,那所谓的攀比和妒忌的确都只是一瞬间的事。
等过了这一瞬间。
大家心里也就平衡了。
因为知道永远都追不上,再攀比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
简单举个例子。
和你家境相仿的人,突然发了笔小财,那你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可如果你突然得知他买彩票中了几千万后。
那心里的不舒服就是只会存在一瞬间。
下一秒潜意识里就会默认这个事实,认为人家理应比你强了。
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陈洋现在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爸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他今年赚了几十万块钱的事。
而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几十万块钱不亚于买彩票中几千万的感觉。
故而很快就没了嫉妒的心思。
“相处几个月就行了,你还真准备往30岁拖啊”
陈德仁倒是借此机会敲打了一下儿子。
与以前相比,他和梁玉梅现在又有了新的烦恼。
以前是愁陈洋找不到对象,结不了婚。
现在呢。
倒是不愁陈洋找不到对象了,蒋亦白那姑娘他们都见了,挺好的,很满意这个儿媳妇。他们现在愁的是这两小年轻就一直拖着,三年五载没结婚的打算。
那他们老两口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孙子。
他们愁的是这个。
“你爸说得对,过完年都25了,也紧能张罗结婚,我在你这个年纪,可都是两孩子他爹了”
大伯把烟袋锅子在脚跟敲了敲,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想当初18岁就结婚了。
那还是生产队时代,农村娃普遍结婚早。
而如今,他的三个孩子也早已经成家了。
光是孙子加外孙子,现在都有五个了。
“我抓紧”
面对大伯。
陈洋抠了抠头,很憨的笑了笑。
他明白,自己不能在大伯这些人面前谈晚婚晚育那一套。
首先隔代人思想观念不同。
也许你说的是对的,可他们并不理解。
反过来会觉得你这娃太拧。
其次,人得识好,大伯这些人让他早点结婚,说到底安的也是好心,是为了他陈洋。
“洋子,你这摇身一变成大老板了,开过年能不能给大哥我也指条明路”
众人闲聊之余。
陈洋被他们这一代人里的老大,也就是大伯家大儿子陈海拉到了一旁。
陈海今年27岁,结婚七八年天气,两个孩子的父亲,继承大伯衣钵,如今也是附近乡村很知名的砖匠。
一年四季种地务农之余。
会揽点零工,给人盖个房、羊圈之类的,多少能挣点钱补贴家用。
从农村人视角来看,陈海光景还算不错。
只是这两年过来,两个娃娃上学越来越费钱,他的压力大了不少。
这也是很多平头老百姓都会遇到的困境。
“大哥,你这是不打算继续侍弄庄稼了?”
陈洋似笑非笑的看着陈海,他从陈海的身上看到了冯世贵的影子。
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哥所背负的东西比冯世贵还要更多,最起码冯世贵还没有结婚。
“唉,地越种越不划算,搞得人没心气了”
陈海叹了一口气。
他们这个地方全部都是旱地,典型的靠天吃饭。
以前那些年,不种地没办法,人会饿死活不了的。
可现在不同了,即便是普通老百姓,出路也有很多,在化肥、种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还不如不种地。
他今年种地前后花了5000多,留足自用的,最后一共卖了1万8千多块钱。
乍一看,似乎还不错。
可这是他们两口子耗费了一年时间才换来的。
仔细想想。
有那个劳动力和时间,随便出去做点啥不行。
何苦这样呢。
他也算过一笔账。
即便是发挥自己砖匠的专业技能,到城里工地给人盖房子。
那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见得比继续待在家里种地少。
“你是砖匠,真要出去谋出路,也不错,我觉得过完年可以出去试试”
陈洋稍微思索了一下,海市现如今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各行各业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
尤其是建筑行业。
几乎每天都有高楼耸立。
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入工地,挥洒汗水,争取更多收入。
不说其他人了。
就是他陈洋。
刚从荣悦修理厂辞职那会儿,也想过进工地搬砖呢。
像大哥陈海这样的砖匠,在建筑工地大小也算个技术工种,工资不低的。
一天没两百块钱也一百大几。
比搬砖小工强上不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