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皇太极34岁(1 / 3)

加入书签

自从萨尔浒之战后, 努尔哈赤这个名号在辽东地区那是谁听到都要打个寒颤。

想来大家对八旗的战力都有些后怕,在还没开战的时候就有了想要投降的准备,这才接连丢了辽东七十多城。

这不, 这次出征,这边就已经将大小凌河、锦州等地给放了出来。

不费一兵一卒就轻而易举的拿下,自然就让努尔哈赤乘胜追击, 他鼓舞着八旗子弟, 朝着本次目的的最后一座城池奔去。

心想若是若是破了此城, 以后他们大金就可以和大明以长城为边界。

那么答应秦墨的事还会远吗?

前几天努尔哈赤还在那儿做着美梦, 估计他也以为宁远手到擒来。

可谁成想宁远城和其他城不一样, 不仅看到他们没躲得远远的将手里的城池双手奉上, 反而架着大炮在城门口等着他们, 谁要敢来直接大炮伺候。

红衣大炮, 对于早期的八旗军来说那就是一降维打击啊。

你攻城攻不进,只有挨打的份。

而且人家远远的地方一个炮弹过来就能把你的营帐炸得稀巴烂。

当时努尔哈赤后怕从衣服里拿出秦墨送的平安符, 心想幸好还有这个。

又看攻城无效,而八旗这时已经出现损伤, 便及时止损, 朝着其他能掠夺的地方奔去。

这一战虽然大金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而且还把觉华岛那个地方的粮饷一抢而空, 为大金提供的后续补给。

但……

在袁崇焕力排众议下成功逼退了努尔哈赤之后, 他恍惚一夜之间就成了大明的英雄。

就好像一道光, 给了所有绝望的人希望。

百姓, 以及背靠的明朝政府。

就像是当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对抗大明一样,以少胜多,打压了对方不少的气焰。

现在亦是如此。

袁崇焕和他的大炮好像瞬间变成了努尔哈赤的克星,只要有他存在, 努尔哈赤就好像再也无法逼近长城以内了。

从宁远回来之后,大家对努尔哈赤的精神状况很是关心,生怕老爷子想不通,几个儿子便是轮流过去给他做思想工作。

可是均不得法,老爷子烦着呢,看见谁都要骂几句,直接就把他们哥几个给哄了出来。

后来几大贝勒没有办法,只得过来求助秦墨。

秦墨便进了努尔哈赤的屋,看到他背后的伤口,便用她特有的良药涂在上面。

突然的清凉让他的烦闷消散不少了,努尔哈赤就盯着秦墨看。

两人对视。

秦墨没说话,只把药膏放在旁边,作势就要走。

努尔哈赤赶紧拉住她说:“一句话都还没说呢。”

秦墨说:“我只是过来送药,你需要我说什么?”

努尔哈赤说:“陪我说说话,我心里烦。”

秦墨便坐了下来,她说:“烦什么?”

努尔哈赤看了秦墨一眼,这场仗打下来他有一肚子的话想要倾诉,但是看到她之后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

她是明白的。

其实根本就不用他说出口。

可是这种被看透的感觉实在太不爽了。

这不就是在告诉自己他失败了吗?

出发之前他还信誓旦旦说会带着好消息回来。

结果呢?就抢回来那么一点东西?能吃多久?

怕是坚持不了几个月他们又要出去再抢一次。

如今宁远大捷,增长了大明不少的士气,如此一来,他们必定会在宁远防线上加强加固,想要再去攻破势必会比这次还要难上百倍。

这周边估计是没有地方让他们再抢了。

至于朝鲜,那边还有个难啃的毛文龙把守。

只有深入蒙古,但路途遥远,而盛京这里又唯恐大明的人过来骚扰,实在是头疼。

秦墨看到努尔哈赤眉毛拧成一团,便是耐心的劝慰说:“既然这样,不如就听我的话先求和休战,咱们休养生息。和这边的汉民搞好关系,把经济农业搞上去之后,这样你也不用跑那么远的地方。”

她以为吃了这回亏,怎么也应该能劝说成功吧?

可谁想这人就是轴脾气。

非但不听,他甚至还有点生气,他说:“跟他们搞好关系,我宁愿去蒙古多转几圈。”

秦墨说:“你为什么这么看不惯汉人呢?”

努尔哈赤说:“你也不看看他们之前在我们这干了什么?投毒,刺杀,无恶不作。这些人是不会真的臣服我们的。”

秦墨说:“大汗,你试想下如果是我们的家园被别人侵占,还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我们会不会奋起反抗?是我们一直没把他们当人看。如果你真的想长期统治辽东地区,就不能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大汗,我们要把他们当作我们的子民,要给他们吃穿,这样他们才会安心的在这片土地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内忧外患,搞得你现在精疲力尽。”

人有时候气极了是会什么都说的。

秦墨虽然说得不是脏话,但这话足以击垮努尔哈赤。

什么叫精疲力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