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皇太极34岁(2 / 3)
秦墨说:“城外的安排,应该不是你临时决定的吧?”
就秦墨所知,鳌拜不是卫齐的嫡生子,虽是排名第三,地位远不如他的兄弟姊妹。
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不至于搬出来住。
皇太极说:“的确是额涅想的那样,我和鳌拜私下有过允诺,说是让他带自己的额涅出去养病,等事成之后,定会给他一些机会。”
说到鳌拜这人,以前秦墨对他的印象还真有点刻板。
觉得他功高盖主,最后康熙看不过去把他给办了。
但是当她换了一个位置来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有不一样的感受了。
首先,鳌拜在皇太极时期就是极其忠心的那种,在皇太极突然离世还未交代由谁继承的时候,八旗里就开始为谁当储君争执不休了。
候选人自然是有代善、多尔衮还有豪格三人。
后来多铎看大家争执不下也加入了。
这就变成了四个人。
好家伙,又跟天命十一年的局面一样了。
但是为什么最后是福临登基了呢?
他之前可是连决赛圈都没进去的啊。
原因有几个。
一个是当时老代善,咳咳,年龄上去了,加上岳托萨哈廉都已经去世。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儿子硕托也支持他十四叔多尔衮。瞧瞧代善活得有多失败,硕托不是支持他八叔就是支持他十四叔,反正就是没他爹的份。然后呢代善在皇太极时期就被打压得差不多了,便是再一次聪明的是主动退出,保持中立。
代善一退出,八旗就只剩下六旗还没做决定。
这六旗分别就是皇太极直属的两黄旗、豪格的正蓝旗、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三兄弟的两白旗。
当时这六个旗里面除了两白旗支持多尔衮,其他四个旗都是支持豪格登基的。
豪格自己的正蓝旗不用说。
至于两黄旗当时的主力鳌拜和索尼自然也是支持豪格的。这里当然可以这两人支不支持无所谓,关键是看上面领导层的决定。但你说一点用也没有,人家还制造了舆论呢,说不定就这么点影响就改变了局势呢?
最后是代善还有济尔哈朗权衡利弊,劝这两个人各退一步,为了大金着想,便是立了福临。
想到这里秦墨真的要吐槽一下某秘史了,明明就是多尔衮自己争不过才让位的好么,要是他能赢,别说是一个荷包,就是一万个荷包都不管事。
在这里秦墨就是想感叹一下缘分这东西,竟然就是这么神奇。
谁能想到这么一个小小许诺,竟会成就一个鳌中堂呢?
咳咳,扯远了。
秦墨说:“嗯,那既然你已经安排好了,我就不管了。以后需要我帮忙的时候记得和我说。”
皇太极说:“好。”
这边努尔哈赤狠狠训斥了一顿莽古尔泰,连带代善也挨了骂之后,他们心中肯定会有怨气。
两人出来后,莽古尔泰就带着一肚子的火回去拿着皮鞭狠狠教训了他的乌喇福晋,并且逼问她是不是从中作梗,才把事情给泄露出去的。
乌喇福晋受不了莽古尔泰的严刑拷问,自然就把和阿巴亥的对话如是招了。
莽古尔泰怒火中烧,杀人的心都有了。
同一时间,阿巴亥被秦墨叫去了她的院子。
谁能想时隔25年,阿巴亥居然又要在她跟前再学一遍规矩。
一开始她还以为秦墨是在跟她开玩笑呢,笑嘻嘻的没有当真,但是后来塔尔玛直接就压着阿巴亥跪下。
已经有了三个嫡子的阿巴亥当然不依了。
凭什么?
你的儿子当了四贝勒,那我的儿子也当了旗主,谁也不比谁差,凭什么这时候教训她?
阿巴亥说:“大妃,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您要这么对我?您就不怕我告诉大汗吗?”
秦墨扶额,她这么用心良苦,阿巴亥竟然都不知道。
她快死到临头了啊。
秦墨见状便说:“不怕死你就告吧。”然后她就对塔尔玛说:“像当年那样好好教阿巴亥福晋规矩,只要有哪里没做对,就绝不能让她离开院子。”
作者有话要说: 小科普:
1、阿敏这话来自皇太极的回忆,当时努尔哈赤离世后阿敏就曾提过这个想法。
又□□皇帝晏驾哭临时,镶蓝旗阿敏贝勒遣傅尔丹谓朕曰:“我与诸贝勒议立尔为主,尔即位后,使我出居外藩可也。”朕思安有此理,乃召饶余贝勒与超品公杨古里额驸、达尔汉额驸、冷格里、纳木泰、索尼等六人至,谕以阿敏贝勒遣人告朕,有与诸贝勒议立尔为主,当使我出居外藩之语。若令其出居外藩则两红、两白、正蓝等旗,亦宜出藩于外,朕已无国,将为谁主乎。若从此言,是自坏其国也。皇考所遗基业不图恢廓而反坏之,不详莫大焉,尔等勿得妄言。朕召郑亲王问曰:“遣人来与朕言者尔知之乎?”郑亲王对曰:“彼曾此以言告我,我谓必无是理,力劝阻之,彼反责我懦弱,我用是不复与闻。”傅尔丹乃对其朋辈议朕曰:“尔等试观我主迫于无奈,乃召郑亲王来诱之以言耳。”尔傅尔丹非朕近侍乎,若朕有所不合于义,自宜面净,何得背毁。《清太宗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