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医者仁心7(1 / 6)
向墨在医院里待得有滋有味儿的。以前老想着学医,最开始当运动员退役之后,也确实开了诊所,可那个是西医的,搞得还是运动医学,治筋骨损伤还行,营养学更是精通,但是中医是真的不擅长啊。后来,每一次做任务,只要有机会,必然是要学的。可就是再没有机会见患者,学的东西不少,全浮在表面上。
这下可好了,生生堂里的患者,都要提前至少两个月预约的,在网上挂号。每天现场挂的号都不到十分之一,就那,还天天有人通宵排队就为了挂上一个号呢。这诊所里没有急诊,这也正常。在老百姓通常的认知里,中医大夫都是慢郎中,就不治急病。所以,来的病人,除了骨科那边,很少有急症的。
向墨把在庞妈的办公室里拿了一件白大褂套上,就自己挨个儿科室的看,跟着人家大夫走。生生堂里的主治大夫,当天生日宴都是在场的,对她这个刚刚认回来的大小姐,印象深刻。还都知道她得了向家医书的传承,见她跟着,开始还会客气的问问她的意见,年纪大一点,资格老的,还会让她上手切脉。人家让,她就上手。把完了脉,听老大夫请诊断结果,问她意见,她是没有的。心里却对自家医院里大夫们的水平有了判断。
这医院火,是合理的。大夫们的水平确实高。
到了中午,小护士提醒她年休了。向墨可自觉了,上楼去找庞妈,再一块去院长办公室,一手一个,挽着爸妈到食堂吃饭,拿着向院长的饭卡,让俩人占坐儿,她一趟一趟的跑,打饭。
向苦木就觉得,前两天娘俩花出去好几千万,都不如今儿个给闺女刷饭卡的成就感大。两口子坐在那儿,享女儿福,互相看着,眼圈都红了。
饭打得并不多,四个菜,一个汤,三小碗粗粮细做的米饭,加上不大的三个玉米。有荤有素,营养均衡。量还不大,不浪费。
一家三口这么秀,别人能看不见嘛。坐堂的老大夫就过来这一桌儿,坐在一起,聊呗。有问向墨看了一上午的感受的,有跟向苦木两口子夸向墨的,还有因为当时向墨不说话,现在想问问对某个患者的病症的看法的。
不得不说,越是专业的领域,越是专精的人才,相对的思想就越单纯,他们也更乐意谈论专业的问题,向墨简单的说了说自己的看法,就把一帮子老大夫的注意吸引注了。她又摆出来一个理论强大但是没有实操经验的样子来虚心求教,问一问,某一个脉像是什么表现的?同样的脉像还有什么表症?同样是发不出声音说不了话,怎么才能分辩是嗓子疼还是胃不好?她这个身份,这个背景,虚心的求教,都愿意跟她讨论。明知道她有医书传承,理论强大,就差实际经验,也不存在啥藏着掖着的,有啥就说啥呗。再说了,生生堂里的大夫,九成都是向老爷子的徒子徒孙,医术本就师承向家,跟人家正经的向家继承人,你有那个藏得必要吗?
不用耍心眼,纯粹的谈学术问题,这个气氛就很好了。什么真千金假小姐的,跟他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才不在乎呢。
向苦木也跟着一起讨论,还时不时的教闺女一些基础知识,再顺便安利几本适合她看的医书。庞红梅是个管理岗,医术她就是个吃多了会开山查丸,感冒了给感冒胶囊的那么个水平,这么高级别的讨论她根本参与不了,但是在一边听着,她都觉得很下饭。
一顿饭吃了足足一个半小时,才都意尤未尽的收了碗筷回去上班。大夫们无一例外的邀请向墨下午到自己科室串门,向墨都答应着,不急,不急,以后多得是机会。
下午她是哪个科室都没去,就在药房待着呢。在药房里找药做香料呢!
自家这药房里,现存的中药材不说百分之百都有吧,也差不多了。
选了三个方子,助眠的,安神的,清心醒脑的,还选了半天,挑了方子最简单,药材她都有印象,不那么难找的。
到了药房,工作人员都忙得脚不沾地的,她也不麻烦别人,只当是熟悉药材了,自己一样一样的找。拿着一个小称,一点一点称。一样样的准备着。手生就是手生,配一种药材,她连找带称,能忙活好几分钟。再看人家药房里抓药的师傅们,一整副药也才几分钟。其中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大叔,药房里人都叫他于师傅,向墨都要看傻了,那准头儿,绝了。方子一看一眼,别管是几味药还是几十味,人家扫一眼就能吃下,然后看都不用回头看,直接回手就能准备的找到药材所在,更绝的是,一上手,就能刚刚好抓起来重量刚好的药材份量。上称几乎没有要增减的。就这一手,不是干了半辈子的人,真是做不到。
也是从这一个细节上,看到整个生生堂的水平,抓药的都这么强,别的环节自然也不会差。
一边看着别人炫技,自己一边笨拙的配药。配完了,就到后面的成药车间开始制香。如今这社会,家里都是煤气天然气的小锅小灶,熬汤药是真不方便,中医诊所基本上都有熬药的服务,把药给熬好了,再分成标准剂量,用一次性的包装包给密封上,带回家去,放到冰箱里,一次一袋,热了直接喝。很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