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真相(1 / 7)
十一月的东北天气干冷风又大, 只要你穿薄一点儿,不出五分钟就被冻成了透心凉。
正因如此,这里的家家户户到了晚上都会准备一个夜壶, 一来方便, 二来怕冻屁股。
因为李大婶男人的腿好了, 人家便把豆腐车收了回去。苏绣今天难得不用起早去卖豆腐, 她本想好好地睡个懒觉,却被身旁的一朵推醒了。
“娘,我有尿。”
苏绣迷迷糊糊地爬起身, 这才发现昨晚忘把夜壶拿进来了。
屋外的天色还很黑, 她只能披上衣服拿起手电筒去柴火房里取。
这个时间,外面漆黑一片, 静悄悄的。
微弱的灯光下, 她轻车熟路地来到柴火房,刚想进去取夜壶, 忽然墙角边传来“哐当”一声, 瞬间把她吓得一激灵。
“谁?!”苏绣第一个想到的是夜猫, 毕竟村里这么多年没发生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而回应她的,只是静静的空气。
即使这样,她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拿起夜壶, 小心翼翼地朝刚刚有响动的墙角走去。
她用手电筒谨慎地照了一下四周, 见什么东西都没有, 才算放心。
同时忍不住笑话自己的大惊小怪, 她家两边的邻居常年有人住, 谁会傻到甘愿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她家偷东西啊?
白天把孩子们送到娘家时,这段小插曲她并没有和刘萍枝提起过。
最近家里因为哥嫂“离家出走”的事气压很低,如果她把这事说出来只会让父母担心, 并且还会嚷嚷着让她搬回来住。
而这两样都不是她想要的,也许真的只是她太敏感了。
接下来的三天,每到晚上,苏绣都会变得十分警惕。
直到这三天过得相安无事,她那条紧绷的神经这才彻底放松下来。
每月的初一十五他们镇上都会有集市,每到这种日子,长长的集市上都会人山人海。
如今不卖豆腐了,苏绣便把家里的咸菜和粘豆包拿到集市上卖。
过几天她想请季淮吃饭,正好还可以在那里买些肉和调料回来。
宽敞的土路两旁停着很多驴车板车,苏绣借来她爹的自行车,后车座上绑着两个大竹筐,里面是她今天要卖的东西。
因为对这里不熟悉,她不好意思跟人家挤地方,于是找了一个人少的角落停下车,把自己要卖的东西摆到明面上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眼前人流攒动,可她卖了两个多小时却只卖出五个粘豆包。
来赶集的人几乎都是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像苏绣卖的粘豆包和咸菜,村里家家都会做,谁也不会浪费钱买现成的吃。
看来喜欢吃她家咸菜的顾客都在县里,苏绣轻轻拧眉,决定如果咸菜再卖不出去,就去县里找个地方继续卖。
如果不是生活不易,没有几个女人愿意大冬天的跑出来卖东西,有认识她的村民在路过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投来同情的目光。
感受到那些目光,她神色自然只当作看不见。
这时,一道清脆的女声在耳边响起,“苏绣!你怎么在这儿呢?!”
苏绣闻声转过头,原本平静无波的脸上露出一抹惊喜,“小娟,你来逛市集,今天不用上班吗?”
她和郑晓娟是高中同学,当年俩人是好朋友,不过随着她嫁给彭泽远,慢慢的,他们的关系疏远了很多。
如今再见面,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
郑晓娟笑呵呵地来到她身边,然后十分好奇地往竹筐里瞧了一眼,“这么冷的天,你咋跑这卖东西来了?”
“想多挣俩钱。”苏绣回以憨憨一笑,紧接着从筐里拿出三个粘豆包装好递给她,“这是我自己包的,你拿回去尝尝吧。”
毕业这么多年,她还会时不时想起曾经的校园生活,那时候的青葱岁月真得让人无比怀念。
郑晓娟也没跟她客气,接过粘豆包说了声“谢谢”,并忍不住调侃道:“彭泽远不是考回京市了吗?以后可有你享福的,要是我才不出来挣这份辛苦钱呢。”
郑晓娟的家在前两年搬去了县里,而她平时忙于工作也无心打听村里的事,所以并不知道苏绣已经离婚了。
重新听到那个男人的名字,苏绣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仿佛对方提的只是一个陌生人而已。
“我和他离婚了,所以还是要努力挣辛苦钱的。”
“啥?你们离婚了?!”郑晓娟张大嘴巴惊讶出声。
作为关系不错的朋友,当初她算是见证了彭泽远对苏绣的痴心,夏天帮打水冬天帮劈柴,那殷勤劲儿让他们这些没处过对象的小姑娘们一度眼热得狠。
谁会想到,才结婚几年就离了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是京市大学生,一个是农村妇女;一个长相帅气斯文,一个已成糟糠,他们会离婚好像也就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