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土地问题(2 / 3)

加入书签

,闻焕章和同来的许贯忠对视一眼,语气担忧道,

“使君,如此会不会太过激进,这样做势必会激起那些大家族的强烈反对,对目下稳定下来的局面不利。”

许贯忠也道,“闻兄言之有理,还是徐徐图之为上!”

穆栩摇了摇头道,“你二人所说,我岂能不知?可眼下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时不我待啊!”

“使君何处此言?”

不同于闻焕章,许贯忠跟随穆栩日久,对他的心思多少了解一些,因而在听到这些话后,只稍一琢磨,便试探的问道,“使君可是在担心金国的威胁?”

穆栩点头承认道,“不错,金国怕是也知道了幽云的变故,现下正加快脚步攻打关外辽国旧地,收编契丹人、奚人下层部众。依照我的估计,最多到了明年年中,他们便可全面接管辽国三京,以及下辖之地。”

闻焕章仍然有些不明所以,“使君是否忘了还有大宋,若金国想要入寇,首先就得过了朝廷这一关。想来朝廷好不容易才得了燕地,绝对不会选择放手,以大宋的兵多将广和富庶程度,即便敌不过金人,但要拖住几年料想不是难事!”

这不止是闻焕章一个的看法,也代表着时下大多有识之士的意见。

如果穆栩不是打后世而来,知道结局的话,他或许在对比下宋金两国的情况后,也会得出这个结论。

但偏偏世事就是这般玄奇,宋朝在与金国对阵的时候,不但没有拼死抵抗,反而是一路躺平,任由金人为所欲为。

“闻先生有这般想法,也在情理之中,可惜以我观之,大宋却要令人失望了。”

穆栩面对闻焕章二人疑惑的神情,继续侃侃而谈道,“二位怕还不知道,大宋朝廷已作出决定,将原属雄州和大名府的十二万禁军调往燕京等地,而西军则遣回原籍。”

许贯忠昔日在梁山泊时,没少和大宋的禁军打交道,因而一听此话立即大摇其头,“唉,若果真如此,那燕地危矣,别说等金国来攻了,怕是连耶律延禧的联军都挡不住。”

闻焕章不敢置信道,“使君和许兄都这般说,可是因为河北等地禁军不堪大用?”

穆栩不屑道,“何止是不堪大用,简直是与废物无异!本来按照大宋多年防守辽国的布置,除去大名府守军,河北其余地方该有十五万左右的军队,可如今为何还要调拨大名府之军?还不是被那些地方将领吃空饷吃的!”

说着,他就将之前童贯在雄州等地视察时的情景,说给二人听了。

末了又道,“如此,闻先生还觉得大宋能挡住金人南下吗?先生在京城居住多年,想必对大宋中央禁军的情况应略知一二吧?”

见闻焕章点头,穆栩接着说道,“大宋国都的禁军尚且这个鸟样,地方军只会烂上加烂,依靠这样的军队,去对抗金国虎狼之师,完全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别看闻焕章已拜穆栩为主,但对大宋的感情却怎么也抹不去,此刻听了穆栩这一番见解,他沮丧道,“难道朝堂诸公皆对此视而不见,就没人向官家进言吗?”

穆栩冷笑一声,回道,“郑居中、赵鼎、李纲等人哪个不是一世人杰,可咱们这位官家要听得进去才行啊。

就连我此番离开京城之时,也曾劝说过我那便宜岳父,建议他调种师中及其所部奉宁军驻守燕京,以策万全,可他根本就未听进去。

如此也就罢了,偏生又任命辛兴宗为燕云宣承使。辛兴宗此人嫉贤妒能,连手下功劳都要贪墨,其能身居高位,说到底还是依靠童贯一力提拔。由这样的人守卫燕地,岂能有好结果?”

闻焕章已是无话可说,倒是许贯忠再一次提议道,“使君,最好给妫州的孙翊将军下道命令,让他时刻注意燕地态势,别金人还没来,就被耶律延禧钻了空子!”

穆栩一想也是,这辛兴宗不是个心胸宽广之辈,未必会理会他的好意提醒,若是被这家伙失了燕地,自己可就进退两难了。

到时他无论出兵与否,都不符合当前的利益。如果趁此机会悍然占据燕地,只会破坏现如今和大宋的良好关系。

反之坐视不理的话,又会让大宋的实力被耶律延禧消耗,对将来对付金国不利,有些得不偿失。

“罢罢,就依军师之言,我随后就下令,将前线五千骑兵调给孙翊,命他在关键时刻,可以率兵出独石口,从背后突袭耶律延禧所部,让其不能安心攻打燕京。”

穆栩在脑海思索半晌,最终想出了这么个攻敌必救之策。

许贯忠二人对此毫无意见,这确实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

说完此事,三人话题又转回土地之上,就听穆栩说道,“二位先生既了解了我的苦衷,便知我颁布法令,也是迫不得已之事。

若没有土地奖励,军功爵制便沦为摆设,怎能发挥作用,又该如何才能迅速提高军队战力,进一步激发士卒敢战之心?”

闻焕章尤不死心的劝道,“不如按使君昔日所说,法令和赎买双管齐下如何?”

未等穆栩开口,许贯忠就反驳道,“不妥,使君当日这般说,那是建立在天下安定的前提下,可现下我等面临的却是乱局。值此之时,要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