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支教的日子(1 / 2)
支教的日子
次年四月,晚篱的山间别墅全部竣工。主体小楼采用了本地的建筑风格,带着民族元素,跟山下的村子里的建筑和谐的融为一体。
在别墅的前后都是坡地,稍微整理了一下,晚篱用茶花当篱笆,将分给自己的山地围了起来。茶花篱笆里面分割区域种了不少的花卉和绿植,还建了一个电动顶棚的阳光房,里面按照晚篱的意见给弄成了很有禅意的茶室和书吧。
在阳光房的右侧,是一块七八个平米的假山水池,自动化的滤水系统,引的是山上的泉水,然后用小沟渠将多余的水放出去,顺便还能浇灌其他的植物,保持这小小一方天地的水土。
午后的植物园种的是颜色鲜艳的花卉和可以提炼染料的靛蓝草。靛蓝草并不是具体的植物名称,而是指的可以提供蓝色汁液的植物的统称,这边常见的是苋蓝。
晚篱妈妈最近跟老师傅们在钻研其他颜色的染料。纯植物和矿物,并且尽量不污染水源。这是晚篱的要求,希望能更加环保,减少对环境和水源的侵害。
为了这个目的,晚篱还跟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了一个污染
物分析处理研究室,由本地的农业大学和工业大学下属的机构承头,申请的国家基金,再加上政府和私人的扶持投资,这个研究室的前景色看上去不错,短短时间已经有了一两项很实用的污染处理技术投入使用。
因为晚篱跟当地政府关系不错,加上她爸爸又是个很热情的性子,为了跑办厂的事情跟下面的官员都处得妥妥的,差不多到称兄道弟的程度了。
总的来说,晚篱一家在村子里受欢迎的程度连当地村民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没有人有意见,哪怕是心里不高兴的,面子上也都过得去。
植物园弄好之后,晚篱一家就从县城直接搬了过来。老师傅们更喜欢住村子里,于是晚篱妈妈出面跟村里村民商量,租了一套空着的大院子,左右两边共有七八间卧室,收拾出来之后提供给老师傅和来支援的技术员们住。
大院子临近古染坊,以前那里是村里公用的染坊,后来没有集体制了,家家户户各自开干,这里就成了一个遗迹,被用木栅栏围起来,开放给来旅游的游客们观看的。但是在每年三四月的时候,这里都要启用一次,算是本地的一个风俗,祈求整年风调雨顺的意思。
晚篱回来的第三天恰好就是古染坊开启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都要拿着准备好的布和染料去染坊集合
,然后将染料交给村长,再由男人们调制成染料水,她们则负责后续的扎布跟染色,晾晒则是老人们的活,他们经验丰富,知道怎么样的火候才能让颜色达到最佳的程度。
晚篱一家是外来户,他们不能参与进来,但是可以旁观,还能搭把手帮忙搬个东西扎个布什么的。
“晚篱,过来,阿奶说教你扎染。”
跟晚篱年纪差不多大,但是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的云云朝着晚篱招手。她阿奶是有名的染布高手,扎染老艺人,随便扎出来的布,成型后的花色都让人惊叹。
晚篱对扎染有点苦手,她比较喜欢蜡染。因为有画画的底子在,用蜡在布上作画时都不需要打底,直接就能成型,染出来的图案也是比较时尚的那种,村里很多大姑娘小媳妇都喜欢找晚篱要图样。
虽然对扎染觉得头大,但是能多学一些肯定是好事。云云阿奶愿意教她,也是因为她经常帮云云设计图稿,投桃报李的结果。
阿奶擅长的是扎结,染出来的大部分是花朵和云山的图案,云云继承了她阿奶的手艺,更擅长用针缝的方式来进行扎染,成品图案更丰富,层次也更分明。但是在色彩运用和民族特色上比起她阿奶还是有极为明显的差距。
晚篱从家里带了一块足够缝制一条长裙的布料过去,在
阿奶手把手的教导下,学会了十几种扎结的方法,但是比起阿奶灵巧的一挽一结,晚篱的手指头就跟僵化了似的,总是不能打好满意的布结,最后还是得依靠夹或者缝线来处理。
“我阿奶五六岁开始就学扎结染布,到现在六七十年了,村里就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我阿奶的。”
云云抿嘴小声道,笑得可甜:“我打小就是阿奶带的,以前阿奶染布都要背着我一起,看得多了也就会了,只是我跟阿奶不同,我喜欢人物图案,扎结的传统方式达不到我的要求,所以阿奶就把我送去邻村阿叔家学了三年,我男人就是邻村认识的。”
云云的男人晚篱见过两次,在外面上班,很朴实的一个小伙子,据说是当兵退伍回来分配到县农机所的,具体做什么不知道,但是听说经常要出差下乡下村,然后差不多两个星期才能回来一次,每次呆一天半就走,还要回自己爹妈家里呆半天。
早先晚篱还以为是云云在婆家过得不好才回娘家住的,后来熟悉了才知道,云云公婆对她很好,就是她公公前年在采石场上班的时候出了事故,现在瘫痪在床,家里得有个男人在才行,他们就跟着老二家住。云云跟二嫂处不好,干脆就回了自己家,每个月给生活费赡养费就行。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云云的性子已经很不错了,也幸好是她男人通情达理,否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