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二章(2 / 3)
!
中华一代英雄,驱外敌于国门之外,让华夏一脉得以延续,终了一生,却落得死无葬身之所,岂不令人叹息。
冉闵揭竿号召下汉人,保我华夏,驱逐虏夷,百战余生,一次次以绝对的劣势兵力,击溃群胡精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争神话。
而同时期自许皇室正统的的东晋政权,却在其遭到各路胡军围攻,战争一度失利的时候,大挖其后方,并散布冉闵已兵败身死的假消息,以皇室名义在山东,河南大挖墙角,有些人听信了谣言,归顺了东晋,而另一方东晋政权却以武力向北推进,挤压冉闵的战略空间,即使这样冉闵也从未向东晋开战。
面对强悍的胡族,所谓正统的东晋不过是苟延之辈,若冉闵以南下夺取东晋,那不至于如后期般被动,可是冉闵一心只想驱敌于国门外,从来不屑汉人之间的内斗。
五胡之乱后,汉民族已是汲汲可危,前有强胡刀山火海,后有同族一室操弋,即便是这样,冉闵再难也不会向内攻取政权,而是坚毅向外收复失地。
从冉闵最后一战来看,开军粮以济民,自率一万步军出城争粮来看,上爱国族,下惜百姓,冉闵确实为大仁大义之人。
冉闵爱民如子,从异族豪强和统治者那解放二十多万汉人妇女,并帮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
当冉闵放羯人石虎强抢的六七万汉族少女回家时,她们中的大多数却没有走,因为已经无家可归了。
冉魏灭亡时,恶运又一次降临她们的头上。在冉闵被擒杀,鲜卑南下她们尽给残忍的充作了军粮,一个冬天就吃得干干净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可就是这位救民族于危难的大仁大义之人,却被后世唾骂了一千六百多年,那些无耻文人说他认贼作父,后羽翼丰满便杀之全族,不仁不义不孝,可谁能确知家仇之外还有国恨,认贼作父不过权宜之计。
有人说他破坏民族融合,驱赶外胡,归还所据之地,退出关外,否则尽诛,导致数百万胡人离关归故土时,因粮食不济,遂人尽吃人,得归者十仅二三,可谁能知胡族灭我华夏,生啖我百姓,奸.淫我姐妹,妄图灭我族群,以此罪不容诛,况驱逐回故里非斩尽杀绝,已是网开一面了。
有人说他纵兵滥杀胡人百姓,动则枭首数十万,数年之间百万胡人因冉闵而死,血腥屠灭羯,氐,羌,匈奴四族,冉魏期间尽诛胡人将领,残暴程度令人发指,可谁能知,胡人四虐华夏之初,遇城屠城,所进之处百里之内,遍地哀鸿,尸骨堆积如山,值此我华夏大地却为汉人之血腥地狱,而成胡人之兽欲天堂!?
遥想当年,一纸檄文,召告海内,高举讨胡大旗,顺应天意民心,汉军威武,剑峰所指胡虏无不望风逃循。
神兵铁骑打出了华夏军威,使胡人不敢小视汉人武力,收敛了他们肆意抢掠的行径,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免于重蹈他人覆辙,中华文明的主体得以延绵。
冉闵兴兵讨胡并非为了一已之私而有意挑拔,而是他代表了任人恣意屠戳的中原人民的广大意愿。
而同为文明古国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王国,却在战乱中文化断流了,犹其是印度被异族入侵后,却把创造了催灿文明的当地人列为种姓制度中最为低层的贱民,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至今。
因为,这三个古国并没有在最危难的时刻,出现像冉闵这样的一个力挽狂澜的骁将,天降冉闵与中土,实为上苍厚待华夏。
而不公的是,冉闵建立的冉魏被鲜卑灭后,执掌史书记载的后世鲜卑政权对这位英雄却是极尽贬低污蔑之能事。
昔人远去,那段历史也渐渐尘封,让后世炎黄苗裔无法一窥这一千年前华夏英雄之全貌。
若论驱除虏夷,今人评价最高的当属岳飞,文天祥,但如不是史实记载的不公,冉闵于中华的功绩应在此二人之上。
曾经,与中华文明比肩的其他三大古文明,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因种种原因而断代,而只有中国文化却至今保留了下来,使得今人现在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守住了祖先的基业。
虽然中华大地曾经满目疮夷,辉煌的中华文明曾经日薄西山,无论是蒙元入关,还是满清定鼎,中华文明均以自已顽强的生命力反而将入侵者同化。
似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之强韧无可比拟,可是,注定这个乐安天命,生命力极强的民族却要承受诸多的灾难,所幸的是,华夏中土不乏热血之辈。
历史上有诸多为了驱逐外夷,征战边疆,为后世留下美名的历史人物,而冉闵就是里面最为崔灿的将星,华夏一脉至今仍生生不息,皆受其千年福泽!
只不过这颗将星蒙尘太厚,以此单以战将论之,不足已显其不世伟绩,冉闵应为民族英雄,宋铮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来拍摄这部电影,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史实能正视这位为华夏立下不朽功勋的将军,使之能够重登名将庙堂,以供后世,敬仰膜拜。
特别如今,泱泱中华鼎立于世界东方,更不应忘却曾经的民族倒悬之危,更不应遗忘力挽华夏累卵之危的民族英雄。
宋铮从来都没想过要为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