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2 / 3)
,但是,《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
那么,这部电影靠什么来吸引观众?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宋铮前世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样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
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
但是,对宋铮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他的地方不仅于此。
首先是电影里面的人物设置,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就是人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
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摩根.弗里曼所饰演的瑞德无疑是最为出彩的一个角色,宋铮甚至觉得他才是整部影片的线索。
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电影中,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
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人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
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
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
显然导演是想告诉人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
而作为主人公的安迪,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
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会让人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
而且瑞德早就告诉了所有人,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
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
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这也是影片为什么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宋铮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
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
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
以至于宋铮在看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鲨堡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作为男主角的安迪已经如此出彩了,可即便如此,还是没能掩盖住瑞德的光芒,这难道不是实力的体现吗?
摩根.弗里曼在影片中的表演是非常精彩的,一个监狱老油子,既现实又不失善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