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大宅门前传杀青(2 / 3)

加入书签

台下的众人又鞠了一躬,顿时掌声又热烈了几分,等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郭保昌才接着说道:“拍这个戏是我一辈子的执念,当初为了拍这个戏,罪没少受,这点大家肯定也都知道,不过我是真的一点儿都没后悔过,熟悉我的人也肯定知道,我就是从那个宅门儿里走出来的,一直到昨天晚上,我一闭上眼睛,满脑子还都是宅门儿里的那些人和事,当年《大宅门》开拍,算是圆了我一辈子的梦,后来我觉得故事没讲完,又拍了后面的续集,这下拍完了吧?可是这个梦还是没醒,满脑子还想着把这个故事拍的再圆满些,又有了《大宅门1912》,当时我老伴儿都劝我,差不多了,该歇歇了,可是我觉得这个故事还不够圆满,白家从哪来的?又为什么成了名扬中外的中医世家,这才有了《大宅门前传》,就在刚才,咱们那最后一场戏拍完,我终于感觉一直装在心里的那块石头落地了,真的落地了,这下子,我也终于踏实了!真的踏实了!我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没有大家,我这个梦醒不了了,现在梦醒了,我对宅门儿里的老爷少爷,太太小姐们总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郭保昌说着,又忍不住老泪纵横。

作为《大宅门》的缔造者,26年的宅门生涯,郭保昌早已将这份宅门儿情结深深印在生命里。他曾经表示,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一部完整的“大宅门”呈现给世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毕生积淀,40余年风雨,郭保昌终于完结了他的《大宅门》,这部凝聚着血和泪,甚至差点搭上性命的作品,到了今天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在场众人都由衷的为郭保昌感到高兴,老爷子的一生,到今天算是圆满了,人们的心中对这位老人也充满了真诚的敬意。

影视圈的大腕不少,但能够担得起响当当“爷”字的,郭保昌算是一个。不仅因为他是燕京人,“爷”是从宅门儿传承下来的尊称。更因为他为人耿直,对不平事敢怒敢言,当得起这个“爷”字。

他帮过很多人,80年代初,他在广西电影制片厂任艺术总监期间,大力扶植新人,在他的支持下,张仪谋、陈恺歌等新一代导演推出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作品,并因此奠定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扎实基础。

因此,张仪谋曾说:“没有郭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

他人缘佳,一部《大宅门》可以前呼后拥招来众多大腕捧场客串,张仪谋、陈恺歌、姜纹、何峮、田庄庄、侯永、李雪剑,尽管是客串,他们中不乏有人为戏剃光头,只为助宝爷一臂之力。

甚至,这次众多大腕听说老爷子又打算开新戏,纷纷预留档期,只等开机一声令下。

这份豪气,这种面子,恐再难寻。

除了宝爷的人格魅力,这个跨越百年,几经波折,历时几十年孕育,才得以面世的故事,才最撼动人心。

这是一个宅门儿亲历者的浮生录,他记录了人性的张扬、个性的泯灭,人情的冷暖,曾经有这样一群人,就活在这样的世界里。

这或许是一个时代的传奇,更是郭保昌一生的传奇。

熟悉郭保昌的人都知道,他原名李保常,出生在燕京一个贫困之家,父亲冻饿死于街头。为了生存,母亲将两岁的他卖掉。几经辗转之后,他被京城某名门望族收养,随母姓改叫郭保昌。

这现实中的“大宅门”就是大名鼎鼎的燕京乐家,他的养父即是乐家四爷,乐敬宇,也是《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

在这里,他开启了宅门生活。26年间,目睹了乐家宅门儿的荣辱兴衰。

郭保昌自幼聪颖,5岁能唱戏,8岁写文章,从16岁就开始酝酿,要将其宅门生活写成,这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他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这些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他的情怀。

郭保昌自己都没想到,这少年时的梦想,却几经风雨,竟穿越了半个世纪,成为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郭保昌的宅门生涯终于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那时的他正就读于燕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64年,他被打成“反.动.学.生”,又因其“为反.动.资.本.家.树.碑.立.传”,判了3年刑,发配至农场劳动改造。

当“文…革”风暴骤起,郭保昌又罪加一等,被判无期徒刑,写了一半的《大宅门》手稿全部被查抄。

这样的打击并没有浇灭他写作的念头,劳改期间他“贼心不死”,依然写作《大宅门》。不过很快,此举再度引人注意,他只得忍痛又一次把付之一炬。

第三次手稿被毁,竟是由于他的婚姻变顾,妻子盛怒之下,把他视如生命的手稿扔进火中。从此,很长一段时间,他再也提不起精神创作。

记忆的闸门很神奇,当一个人刻意屏蔽某段经历时,它仿佛从未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会暂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当它被有意唤起后,又会排山倒海涌入眼前,且历历在目。

手稿三度被毁,劳动改造十几年,1980年,彻底被平反的郭保昌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此后的生活也渐渐安定下来,朋友们又开始提及有关大宅门的种种,此时,宝爷心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